近段時間,視吧直播的大手筆又引起圍觀。其實這在整個直播行業中,或者說整個互聯網行業中早已不是新鮮的事情。從早年的京東危機,到后來滴滴與優步的廝殺,再到近期每天都處于風口浪尖的共享單車,這種燒錢行為的背后,不僅讓圈外人看不懂,就連很多圈內人士也有很多不理解。

當今的互聯網經濟是補貼時代,但這個方式不是僅限于互聯網公司。任何公司都是需要先投入的,“虧得起才能賺的起”。尤其是對于互聯網行業,時刻與時間賽跑的行業。燒錢的首要目的就是盡快“將預期放在今天實現”。燒錢目的無非有三: 1.培養用戶習慣;2.快速落地3.搶占市場份額。
搶占市場份額
相較于傳統行業,互聯網企業對市場份額看的會更重。傳統行業可以形成“小規模與小市場份額”的匹配,去生存。但互聯網公司不行。互聯網有著很強的二八理論屬性,每個垂直行業內一般只有最大的兩三家才有出頭之日,且流量為越來越集中,很多行業內第一名的盈利情況,比前十名中的后九名加起來還要多。
所以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結果往往就是“不是優秀便是滅亡”。京東與蘇寧的價格戰,雖付出慘重代價,但如今兩者的距離已逐步拉開;滴滴,快的帶來的打車市場補貼大戰,最終帶來的主要效果在我看來是徹底孵化出了這個市場,可能需要五年十年時間才被接受的消費方式,已被大量群體所接受,同時由于雙方背后資本的博弈也不相伯仲,最終以合并收場。而用不到一年時間崛起的視吧,去年便在APP STORE的社交板塊里達到排行第4的好成績,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少直播平臺被相繼淘汰出局。
培養用戶習慣
對于企業什么最根本?用戶數量。不論公司采取任何經營模式,終究都要靠用戶賺錢。用戶的體量越大、粘性越好,單位價值也就越大,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就越強。對于新生企業,沒有補貼時獲取客群需要一年,而補貼后或許同樣的用戶可能僅需要三個月。越早越多的獲得用戶,也意味著更早開始邁向盈利。而且從整個周期去看,用戶量產生的規模經濟,使得單個用戶的獲得成本也在不斷降低。
另外,“習慣代表著依賴”,這也是許多投資人最看重的。當新產品改變了用戶的使用習慣,成為了用戶不可或缺的一項產品。優質用戶的沉淀與積累直接帶來的效益以及間接帶來的效益都可以令企業迅速步入盈利的殿堂。
快速落地
近幾年的O2O大戰,從團購引爆到外賣、搭車以及各行業O2O的興起,為了能夠支撐全國的網絡架構,需要鋪設大量的硬件,服務器,帶寬及線下倉促物流,配送團隊,地推團隊等等,這是互聯網公司需要燒錢的第二塊內容。
因為我們傳統的商業,一般都是逐步鋪開的模式,甚至很多做了幾十年也僅發展于一域,但互聯網商業的拓展速度,很多都直接已一個城市乃至全國鋪開,筆者由于處于校園互聯網的圈子里,太多太多的產品定位都是全國校園市場。麥當勞從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在深圳開設第一家門店,至今很多三四線城市都未涉及;而京東才幾年時間,已可在五線城市看到其快遞小哥的身影,一樣為了拼速度,快速鋪開,自然而然有了大額的花費。
投資人從不花冤枉錢
縱觀這幾年的創業潮,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投資人才是最聰明的人。“無利不起早”,他們愿意拿出大筆的資金砸進市場最終都是要獲得收益的。而且他們在投資前備下的功課會更足。以京東為例,從披露的財務報表來看,近幾年的虧損從幾億元增長到幾十億元,一家公司從小虧到巨虧,但卻還被資本市場持續熱捧。很多人對此不解。其實最主要的一點是其的交易額和營收,京東目前的交易額已近五千億,同時也有了近兩千億的營收規模,并且增長速度極快。等到京東完成擴張,開始扭虧為盈,隨便幾個百分點都會是巨額收益。
推薦閱讀
在共享單車用戶討論較多的押金問題上,ofo與摩拜的態度具有天壤之別。從創立之初,ofo就堅守城市大共享理念,盡量減少用戶的負擔,只收取99元的行業押金“地板價”,并且押金退還足額及時。而摩拜單車不僅收取行業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視吧的“大手筆”究竟是為了什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