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在誕生之初,不論是平臺定位于游戲的斗魚,還是定位于秀場的視吧,主要目標皆是“普通用戶廣泛參與的娛樂形式”,在巨大流量的基礎上進行變現或深耕產品。打造出的主播雖迅速搶奪了市場資源,但也令用戶對直播產生了“直播=網紅”的刻板印象,降低了民眾的參與熱情。
事實上,網絡主播盈利模式相較于變現前景困難重重的網絡直播平臺,顯得更加多元,但不同主播的收入仍有天壤之別。優秀的簽約主播擁有專業的團隊打造包裝,并受到平臺熱捧力推,打賞禮物無數,輕松走上人生巔峰;而大量處于金字塔底端的普通主播只能依靠直播時數進行變現,每月僅能收入不足千元的“辛苦錢”,與此同時興衰與平臺相綁,常常不得不與平臺的“拖薪”“欠薪”戲碼過招。
從工資和直播時數變現,到接收粉絲禮物打賞,再到衍生副業的產出,網絡直播平臺上的主播主要通過三種方式盈利。第一種工資加時薪并非適合所有主播,因為只有少數主播才有基本工資。一位主播經紀人表示,“大多數主播都不會簽約,也不會有基本工資,不然基本的社保費用平臺都無法承擔。”時薪則成了大多數“基層”主播的穩定收入,直播平臺會根據主播每小時的直播人氣支付薪水。第二種則是粉絲送出的禮物,粉絲通過平臺購買禮物對主播進行打賞。雖然主播的變現渠道多種多樣,但真正擁有可觀盈利的主播并不多。垂直媒體《今日網紅》對映客、花椒、一直播、陌陌等平臺近9萬名主播進行的收入調查顯示,2017年以來,主播平均月收入上萬的只占6.1%,而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了72.5%。網絡直播行業極其符合二八定律,平臺80%的盈利依靠20%的主播,平臺80%的資源也都被20%的主播占據。一方面是因為優秀主播本身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和團隊,另一方面是因為平臺資源的傾斜。優秀主播能夠為平臺帶來大量穩定的流量、廣告和禮物分成,是平臺的主要贏利點。這也造成了馬太效應,越是優秀的主播越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平臺的力捧,發展越來越好,而底層主播獲取資源的渠道則越來越窄。
推薦閱讀
ofo成風投榜單中全球最具價值獨角獸 TOP5城環比增速高于摩拜
ofo成風投榜單中全球最具價值獨角獸 TOP5城環比增速高于摩拜 在激烈的“彩虹大戰”中,ofo小黃車一直保持著領先優勢,不僅是全球最早成立的共享單車企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視吧如何打破依直播依賴主播的格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