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股民是幸福的,交易、看大盤、聽分析,一部手機便可以完成。且不說隨時隨地在視吧直播上看股票分析了,在家可以交易都是無法想象的。
你是否還記得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出的股民?那時的人們的生活雖然不像今天這么豐富多彩,但改革開放的步調讓人們的視野變得寬闊,各種新生元素破土萌動。在那個蘊藏著巨大活力與生命力的年代,也上演了屬于第一代股民的“激情燃燒的歲月”。
三十元一張的上海股票認購證
那時,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種變革的氛圍中,早期的股民做投資可能簡單、片面,卻有一種自信的力量和面對未來的勇氣。
如今,隨著股市轉好,投資者參與市場的熱情也漸漸高漲。但此時的熱情,在那些年一起炒股的老股民眼里,完全是小巫見大巫。那種對新生事物的渴望、追逐與熱愛,只能成為追憶了。
其實今天想來,那些年我們一起炒股的日子,何嘗不是“中國夢”的一道伏筆——憑自己的夢想、激情與力量,創造屬于自己的好日子。
排隊,對生活在上海的人來說,算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買個鮮肉月餅,要排幾小時的隊;周末去餐廳吃飯,也要排個把小時……但在老股民的眼里這算不得什么。
20年前委托交易沒有電腦交易系統,為了能早點達成交易都得提前排隊。有資深股民回憶,在關鍵時刻,比如買入股票預約單,往往要連夜排隊。在上海人民廣場的黃萬國營業部門口,直到夜深也是一派熙攘景象。
當時,在黃萬國營業部,每天收盤后都會把深市股票的收盤價公布在櫥窗里,由于沒有漲跌幅限制,經常出現超過10%乃至30%以上的漲幅,市場波動劇烈。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每天公布結果之時,氣氛十分活躍。萬國員工在公布具體漲跌幅度之前,往往會先向外面等候的人群示意一下當天股票是上漲還是下跌。如果上漲,就會先豎起一個大拇指,大家看到這個手勢就知道上漲了,立馬歡呼起來;反之,如果是下跌的,就會出現一個手勢向下的拇指。不少大戶還會雇黃牛。外灘各大酒店門口經常倒賣國庫券的‘打樁模子’,也加入了排隊大軍。那些年,炒股是個體力活。
那時如果誰成為“圈子”中第一個賺到錢的,誰就是大家的操盤手。那個年代沒有現在的股市資訊、財經分析,周邊如果誰在股市中賺到錢,大家都會把錢委托給他進行交易,而且都是現金。被委托的人嘗嘗背著一包現金跑去營業部排隊,賣出時又背著一包現金回來與大家分享。
那一包的現金,承載著整個年代的夢想。而現在,一部手機承載著我們自己的夢想。沒有了圈子內的操盤手,但我們有了視吧財經直播,每日都有專業財經老師在線解析大盤的風云變幻。并且可以隨時隨地與老師、好友交流,共同續寫我們的股市夢。
推薦閱讀
現在的年輕人,有事沒事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抓起手機刷刷刷了:沒事干,刷刷微博吧,看看誰和誰又組成CP了;好無聊,刷刷朋友圈吧,看看誰在賣高仿,屏蔽他;想TA了,看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視吧直播讓股民從此不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3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