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天文臺認證 (The Swiss Offical Chronometer Control),是由瑞士官方天文臺測試組織(簡稱C.O.S.C.)針對手表準確性做的鑒定,合格的手表往往被稱為Chronometer—天文臺表。而Chronometer這個詞來自兩個希臘詞的合成:Khronos(時間),Metron(計算、測量)。C.O.S.C.分別在瑞士的日內瓦、比爾、拉紹德峰三個地方設有檢測中心。在受檢的手表總數中,大約有2%—3%會被淘汰。由于測試是逐只測驗,所以即使是同款的兩只表,測試結果在數字上也可能有若干差距。
在及其嚴格的C.O.S.C.測試中,每個被測試的機芯都會被裝上一個C.O.S.C.標準面盤、秒針(大秒針或小秒針)和上鏈表冠。一臺電子照相機每24小時會紀錄下秒針所在的位置(能精確到1/10秒)并與精確到毫秒的參照原子鐘進行比較,照相機會拍攝兩次以檢驗機芯是否停止運轉,接下來機芯將被重新上鏈到合適的位置并置于適當的溫度進入下一個24小時的周期。這個過程將連續執行16個周期。
很具權威性的的C.O.S.C.認證對我們來說,聽起來十分“高大上”。而實際上我們對C.O.S.C.的認知,往往存在兩大誤區。
誤區一:C.O.S.C.是最高標準。有些愛表的人可能會覺得意外,為什么有些以技術見長的品牌卻沒有天文臺證書?其實,很多品牌都設立了自己的一套檢測標準,比如積家的Master 1000小時機芯測試,不僅精準度完全不亞于C.O.S.C.,而且這套標準對于腕表出廠后的穩定性、精準度更有意義。任何事都沒有“最”的說法,對于腕表的評判標準也是水漲船高,沒有止境。
誤區二:C.O.S.C.沒有誤差。很多人認為通過了C.O.S.C.的腕表是沒有誤差的,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心智成熟的人都承認,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東西,這當然也包括機械腕表。C.O.S.C.機芯同樣也存在誤差的問題,只不過要求嚴苛,誤差標準是-4/+6秒,也就是說,每天機芯的快慢標準必須在這一區間內,慢不可以超過4秒,快不可以超過6秒。一般情況下,全新的C.O.S.C.腕表機芯誤差會更小一些。
而作為全球唯一全系產品機芯均通過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COSC)的瑞士腕表品牌--百年靈(Breitling),作為腕表技術專家,在計時腕表的發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計時腕表領域的領導者。作為一家家族企業,百年靈也是目前瑞士僅存的幾家獨立制表商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年靈的售后服務中,完成保養煥然一新的腕表還不能被立即取回,它還必須再次接受長達5天類似“瑞士官方天文臺認證(COSC)”的質量監控,檢查其走時精度、自動上弦裝置、動力儲存、計時功能、防水性能等,還要對其美觀程度進行嚴格評估,以期能達到出廠時的嚴格要求。
推薦閱讀
近日,中國最具全球視野的移動數據研究機構Cheetah Lab(獵豹全球智庫),最新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共享單車App排行榜”。上半年數據顯示,ofo活躍滲透率為1>>>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瑞士天文臺認證——腕表質量的守護神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