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期企鵝評測團產品——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繪圖平板電腦。作者李白著呢是一名動畫師,平時的工作當中一直在用Wacom的繪圖板。但對于Wacom MobileStudio Pro這種普通設計師舍不得買的昂貴產品,他的內心既有想象也充滿懷疑。繪圖板+4K平板電腦的產品定位能帶來多少方便?會是設計師們想要的嗎?
從新款iMac到Surface Studio,最近體驗的產品都是和創作相關的優秀生產工具,這讓身為圖像創意工作者的我沉浸在幸福之中。而更讓我感到興奮的是,這次我拿到了一臺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這個名字長到標題中都放不下,第一次拿到這個產品,我也說不準它到底算是一塊數位屏?一臺筆記本電腦?一臺移動工作站?還是一塊平板電腦?而官方網站給它的分類是筆式電腦和創意移動工作站。說起Wacom這個品牌,可能并不像蘋果和微軟那樣人盡皆知,但對于設計,動漫,CG插畫等圖像創意工作者來說,一塊Wacom的手繪板,不僅是再熟悉不過的生產工具,更是優秀品質的代表。在評測Surface Studio時我也多次提到過,單從繪畫體驗這一個方面,微軟還是要跟Wacom學習的。那么,術業有專攻,Wacom雖然精于數位板領域,但對于MobileStudio Pro這樣一臺移動工作站,一臺電腦來說,它是否依然優秀,就讓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
外觀配置篇
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配備了一塊15.6英寸10點觸控的4K顯示屏,支持94% Adobe RGB(CIE1976)色域,是這個系列里的最大尺寸,除此之外還有13寸版本,依然是熟悉的左側實體按鍵,屏幕表面為磨砂質感,可以提升繪畫手感。屏幕右側是前置5MP HD攝像頭。
背部帶有底座,略微凸起于機身,這個設計我很喜歡,這讓MobileStudio Pro平放在桌面上時與桌面有一定間隙,便于散熱,還可以保護攝像頭。面對屏幕,熱空氣從右側底座橫向排出,即使放在腿上畫畫也不會擋住散熱通道。并且有助于提升握持感。背部帶有支架的支撐點,但支架并非標配,需要額外購買。
高配版背部帶有Intel RealSense 3D攝像頭,并搭配了12個月許可的Art Studio掃描軟件,支持捕獲現實世界中的對象輔助3D建模。
熟悉的8快捷鍵和觸控環設計,可以在繪畫時擺脫鍵盤,間隔按鍵上有凸點,方便盲操。Wacom實體鍵的易用和成熟的交互邏輯也是我個人一直無法接受其它品牌數位板的原因之一。
機身左側依次分布著音量按鍵、屏幕旋轉鎖定按鍵、撥動式電源鎖屏按鍵。音頻接孔和SD卡槽。
右側配備三個USB-C接口(兼做充電接孔使用)和筆架接孔。
MobileStudio Pro沒有為緊握筆配備底座,取而代之的是這個像雪茄管一樣的精致金屬材質筆筒,可以在外出攜帶時給緊握筆提供全方位的保護。頂部還藏有筆尖收納功能,隨機附帶了3個筆尖,包含兩支標準和一支毛氈筆尖。從這種配件方面就可以看出,這臺電腦主打移動辦公和便攜。
最新的Wacom Pro Pen 2,依舊是無需充電的設計。筆尖和橡皮擦都達到了驚人的8192級壓感,是普通Wacom緊握筆的四倍。支持傾斜,敏感精準,無視差,實際體驗確實如官方宣傳中一樣令人滿意。
配置方面,這臺Mobile Studio Pro 16搭載了i7-6567U 3.32GHz CPU,NVIDIA Quadro M1000M 4GB GDDR5顯卡。16G DDR3內存和512GB固態硬盤。這個配置對繪畫和設計來說是足夠的。下面例行跑個分。
CINEBENCH R15跑分結果:顯卡性能OpenGL 68.51fps,CPU性能單核145cb,多核282cb。
AS SSD Benchmark跑分結果:讀取821分,寫入457分,綜合得分1703。
使用體驗篇
從上學到工作,接觸過很多Wacom的產品,包括Bamboo、Intuos和Cintiq的幾代產品,其中最喜歡的是Intuos系列,Intuos 4代中號板子也是我一直使用到現在的一塊板,除了筆尖的正常消耗,板子本身也有深深的磨損,早就被我貼上了膜,但是不管怎么折騰它就是不壞,一用就是八年,連個升級換代的機會也不給我。我對Intuos系列的喜愛,主要是因為它的實體按鍵和觸控環設計,這些年隨著觸屏的普及,很多產品支持了繪畫功能,讓很多普通用戶也接觸到了電腦手繪,但是諸如iPad Pro以及最近用過的Surface Studio這些產品,他們的觸屏雖然看起來很新穎,但實際體驗尤其是拿來干活用是沒法跟實體鍵比的,不然Surface Studio也不會出一個Dial鍵。所以這次評測我也在Wacom自家的Cintiq Pro和MobileStudio Pro之間選擇了后者,就是考慮到帶有實體鍵這點。
一個實體鍵有什么稀奇嗎?有什么高科技嗎?并沒有,但這就是一個專注于手繪板的品牌區別于其他品牌的獨到之處,只有常年和專業的使用群體打交道,才會了解他們的使用習慣,知道用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有看過之前我評測Surface Studio的文章你就會明白我說的是什么,那個炫酷的圓形外設Dial鍵起到的作用就類似Wacom的觸控環,但是在具備更好的機械素質和更多交互方式的硬件基礎上,由于沒有成熟的軟件交互邏輯,導致Dial現在還不及Wacom的實體鍵好用。因為我們在用電腦畫畫時,要借助一些軟件,這就免不了需要操作鍵盤上的快捷鍵,手繪板在連接桌面電腦使用時,同時操作鍵盤都會很麻煩,何況在一臺便攜設備上,而MobileStudio Pro 16上8個自定義快捷鍵(13寸版本為6個)可以滿足大部分的操作設置,配合觸控環,就可以告別鍵盤。新的觸控環操作邏輯有些變化,中間按鍵變成了Windows鍵,這點需要習慣一下,這也很符合它作為一臺Windows平板電腦的身份,好在圓環部分設計依然很聰明,上下左右的點擊各代表了循環圖層,畫筆大小,縮放,旋轉畫布其中的一個功能,一鍵選擇功能后再觸控圓環調節,只需兩步,甚至比之前的中鍵切換功能還要快一步,非常方便。
MobileStudio Pro的續航時間實測可以達到5至6小時,取決于使用程度,充滿電耗時大約兩個小時。屏幕支持夜燈模式,開啟后顏色變暖偏紅,夜里黑暗環境使用能讓眼睛更舒服。4K的屏幕顯示效果雖然細膩,不過在15.6寸的屏幕尺寸下,我習慣把分辨率調成2K或者調整軟件UI縮放比例來使用,通常在畫畫時,都是通過畫布縮放的方式觀察細節,比如我可以把人物的眼睛放大到屏幕那么大去刻畫,所以4K的屏幕,個人感覺有點過剩。在這樣一個使用環境和屏幕尺寸下,我寧愿犧牲屏幕分辨率,換一點續航時間和價格上的實惠。
一切都是從便攜的角度出發,畫筆平時可以掛在電腦側面,隨時隨地想畫就畫,甚至能像傳統畫板一樣放在腿上來使用,這些用法雖然很瀟灑,但是對于這樣一塊專業的數位屏同時又是一臺專業配置的電腦來說,我們投入的去工作時,多數時候還是需要放到桌面上使用的,這樣問題就來了,原包裝并沒有附帶支架,理論上可以作為桌面一體電腦搭配藍牙鍵鼠來使用的形態,是不能一打開包裝就實現的,官網雖然介紹了便攜支架,可我并沒有在官方商城中看到這個產品,而想作為繪圖桌來使用,還是難不倒我的。
墊本字典就可以了,即便是出門在外,也不難找到類似的東西,比如…板磚?對于一臺售價接近三萬元的電腦來說,這個支架應該是標配的吧,即便不是標配,也還是希望盡快在商城中看到有支架銷售。這畢竟不是少部分用戶的需求。
作為一塊優秀的數位屏,在回到家和到達辦公室的時候,我還是希望連接電腦使用的,但是MobileStudio Pro并不能直接連接電腦,它本身配置了藍牙,又支持Windows和Mac系統。卻不能作為一個藍牙設備連接電腦,Intuos 5時代就已經實現的無線連接功能,在這臺更高級的設備上竟然不支持。即使想用有線的方式連接電腦也還是需要一個轉接盒配件,這個配件需額外購買,價格580元。這點讓我不太喜歡,因為除了本身是一臺電腦之外,它還是一塊很專業的手繪板,不能方便的連接電腦使用真的非常遺憾。可能在Wacom的產品線中,這是一臺主打移動辦公的產品,但作為一個用戶,我不需要擁有多個重復功能的產品,這并不是錢的事兒。而對于一臺便攜設備,過多的配件也會讓它變得啰嗦起來。
另外,作為一臺電腦,MobileStudio Pro除了一個SD卡槽之外只有右側的3個USB-C接口,這在擴展性上帶來了一些不便,USB-C接口功能固然強大,但它對我現有的很多外設并不支持,比如在找不到藍牙鍵鼠時,我手上的有線鍵鼠和無線鍵鼠都不可以作為應急連接使用,我個人可以升級我的外設,但我不能要求各種工作環境中接觸的所有人都升級自己的U盤和外設,這點對交流來說很不友好。雖然這也可以通過一個轉接器來解決,但還是上文那句話,對于一臺移動設備來說,難道又要讓我隨身多帶一個配件?
最后一個問題是使用一段時間才會有的感受,就是機身硬件布局設計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第一點還是USB-C接口的事,這里要說的是位置,3個接口全部位于右側,并且同時作為電源接口,對于一臺右手使用的筆式電腦,所有連線包括攝像頭都在手邊的設計會讓人很別扭,尤其在機身被支起一定角度后連交流電源使用時更甚。第二點是硬件位置的安排,之前說了機身的散熱孔設計的很好,散熱也沒有問題,但長時間使用后屏幕會有些燙。燙倒不是什么大事兒,經常接觸各種移動設備,已經習慣了。問題的關鍵是發熱的位置,整機最熱的位置應該是CPU,這個位置位于屏幕的右下部分,雖然繪畫時,筆尖可能會觸及屏幕任何位置,但都是以手為圓心來活動,而同樣建立在右手使用的前提下,一臺用來繪畫的筆式電腦,右手最常放置的區域是整機最熱的位置,這個設計真的不太聰明。這里想起我的老Intuos 4手繪板,它的右側有上下兩個數據線接口,方便在左右手習慣和不同姿勢下選用合適的接口。這種貼心的設計,是一個專業制作手繪板,深入了解用戶使用習慣的公司才會想到的,所謂勿忘初心,這點正是需要Wacom延續和保持的。
最后簡單說下Intel RealSense 3D攝像頭這個配置,這個功能對我來說很陌生,它可以掃描現實中的物體生成三維圖像,聽起來非常的高端,我用Art Studio這個軟件掃描了一扇門,這需要你按個人需求圍繞物體平穩的移動,然后可以得到一個能隨意調整角度的模型,顯示效果并不是很細致,有些花屏的感覺,我開始懷疑是不是攝像頭壞了,咨詢了身邊接觸過Intel RealSense 3D攝像頭的朋友說就是這樣的。我個人感受,就其在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上的表現來說,它的使用范圍僅限于作為輔助繪畫和建模的草稿和參考。
總結
如今,數位屏和緊握筆的搭配,依舊是最直觀,最接近紙上繪畫習慣的創作工具,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配合Wacom Pro Pen 2的性能更是達到了極致,8192的壓感級別細致入微,說句實話我個人水平有限,覺得2048的壓感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而在1024壓感時代,用Wacom創作也是得心應手。身邊更有很多大神,依然使用1024的板子創作著優秀的作品,Wacom在這個領域的所有提升,都是建立在已經滿足大部分專業用戶需求的前提下的精益求精,更高的壓感等級,則可以輕松勝任更專業項目的創作,滿足更高的要求,提供更多可能性。可自定義實體鍵和觸控環及其人性化的交互邏輯是專業用戶無法割舍的使用習慣,也是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所以專業和吸引人的一大主要優點。用一句話來概括其優點,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這個產品,在電腦手繪這個領域的表現,是標桿級的。
然而對于一臺移動工作站來說,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這個產品還是存在著一些缺點的,首先從2.5萬到3萬元的售價來說,這個價位已經和之前體驗過的微軟Surface Studio重疊了,性價比方面要差了一些。就算考慮到便攜性和無法比擬的繪畫體驗,同價位也可以購買到更高配置的筆記本電腦搭配Wacom自家的手繪板來使用。而即便作為一臺便攜設備,Wacom MobieStudio Pro 16的藍牙鍵鼠,用來連接電腦的轉接盒,USB-C的轉接器甚至最常用的支架都需要額外購買,并且隨身攜帶。價格先不考慮,很多功能明明是可以利用自身現有的硬件條件,工業設計的改善甚至增加USB 3.0接口來實現的,卻人為的使一個主打移動創作的設備變得啰嗦起來。同時,4K屏幕的配置對于其屏幕尺寸和繪畫使用習慣有點過剩,不如提升屏幕色域更利于設計或干脆舍棄換回價格和續航。Intel RealSense 3D攝像頭的需求因人而異,但它捆綁了處理器、顯卡、內存、硬盤等主要硬件配置作為了高配機型,又讓人不得不選。USB-C和充電接口位置,前置攝像頭位置,以及機身發熱位置,都重疊在了一臺筆式電腦的右手主要操作區域上,缺少人體工程學方面的考量,令一直因人性化操作體驗而喜歡Wacom的我感到失望。
Wacom MobileStudio Pro 16給移動繪畫創作帶來了其他產品無法比擬的體驗。在這方面它做到了極致。而所有的不足都集中在其作為一臺移動工作站,一臺電腦的身份上,表現出的矛盾和不成熟。如果想做一臺優秀的電腦,一個多面手,Wacom MobileStudio Pro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是否必要呢?于我個人來講,一個專業領域的好工具,我喜歡它的精益求精,我需要它的極致,但我不需要用它去做其他事情,更不需要它有多么全面
推薦閱讀
8月23日,知名主持人吳昕亮相上海Instyle年度偶像盛典,并親臨Girl Expo展區體驗和品鑒由赫美集團攜手赫美公益所帶來的人文文化的精美之作,并以身為榜,激勵青年一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動畫師評Wacom繪畫平板:主要功能極致!何必追求全面?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