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沉香,誰人不知,卻又是誰人都不知。 有時候覺得它看起來也就那木頭樣,但或許是你弄拙以為巧了;有時候覺得它會沉水好稀奇,但或許是你難識廬山真面目;有時候覺得它是無價寶,但或許是你期望太高。

香至尊創始人孫玉輝就在他與香友交往時發現,有些香友會向他夸耀自己如何機智地花費上萬元買到一塊優質的沉香木。孫玉輝當即就糾正:沉香不是木。又一看老高香友沾沾自喜的寶貝,還真就一塊不值錢的沉香木。沉香是一種剩余之材,即瑞香科樹木凝結的樹脂醇化后的產物。根據形成原因,沉香分為以下幾種:樹木倒伏腐朽后剩余之材為“倒架”,樹木埋于水中分解的剩余之材為“水沉”,樹木埋于土中分解后剩余之材為“土沉”,樹木砍伐經蟲蛀蟻食后剩余之材為“蟻沉”。以上四種也稱“死沉”,與之相對的“活沉”,則從活體樹上采割。而樹齡十年以下稍具香氣者,只能稱為“白木”了。現在的市面上,極品沉香已達數萬一克,低端的“白木”才20元一斤,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孫玉輝還說,年輕些的沉香愛好者會選擇購買會沉水的沉香,因為有試驗結果的佐證,就可眼見為實。但實際上沉香一般不沉水,沉香沉水唯兩個可能,一是極品,二是作假。沉水沉香稱為水沉香或女兒香,對普通藏友來說只是一個傳說,有幸見過一面是難得的幸事。據傳,水沉香或女兒香油脂飽滿,入水即沉,其香馥郁濃烈,聞之有繞梁三日余香尚存的感覺。而作假的呢,在業內稱為石頭沉,丟水里“撲通”一聲沉到底。市面上看得到的水沉香或女兒香,價格還不貴,那肯定是這個玩意兒了。
半浮半沉的棧香是目前市面上見得到的上好沉香。棧香也稱弄水香,有的形似雞骨,有的恰如馬蹄。如斗笠者,謂蓬萊香;如山石枯槎者,稱光香。可見,古人在沉香的取名上著實過了一把想象之美。

看到那些因沉香價格高,而望洋興嘆的香友們,孫玉輝便如是解析:“沉香之貴貴在其心,于水淹不潰,埋土中不蝕,系朽木腐敗之殘軀,凝天地日月之精華。得之精髓而未持有形,是為最懂沉香。”眾知,中國人使用沉香由來已久,隋煬帝時的除夕之夜,必焚沉香數十車,使整個帝國都城沉浸在濃郁的香味里。至唐宋時期,士人達官對沉香情有獨鐘,王維、李商隱、蘇軾、黃庭堅、朱熹等都是當時公認的制香高手,沉香的市價曾到達“一片值萬錢”的境地。到了明朝,曾經盛產瓊脂、莞香等上品沉香的泱泱中國幾乎無香可采,鄭和六下南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得已而海外求之。清代,沉香從燃香為主轉到文玩雕刻上來,或者直接將天然沉香作為陳設擺放。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十大鎮館之寶中,就有一件乾隆款黃奇楠沉香雕刻香山九老圖。時至今日,大塊的沉香已經很難覓得到,掛件與手串等小件是沉香存在的主流形態。即使這樣,持幾百萬之巨也不一定能求到一串孤品沉香手串。
沉香的貴重,貴在稀有。稀有的沉香并不見得人人必須持有,這一點岳飛岳武穆做得相當好。南宋學者黃元振編寫的《百氏昭忠錄》中,記錄了其父黃縱擔任岳飛幕僚時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岳飛把沉香分賜給屬下官員,每人都獲得了一塊,而主管檔案的黃縱所得到的最小。岳飛覺得分得太不均勻,又將一包沉香分給大家,可是黃縱得到的仍舊是最小的。岳飛總覺得未合自己的心意。而黃縱說:“我只是單身投軍,雖然分賜到沉香,也沒有什么用處。”岳飛就對著大家說:“我過去也喜歡燒香,不過只是在瓦爐中燃一般的柏香罷了,后來也拋棄了。有志氣的男子要為國家建立功勛,怎么能老是想著個人的愛好呢!”此話一出,大家露出慚愧的神色。
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香歷史,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是否是一名沉香愛好者,都要做到不因似木樣,而視之為木;不因沉于水,而欣然接受;不因價格高,而覺得不過爾爾。沉香的價值猶然在于實實在在的品質。
推薦閱讀
​很多人都遇到過一個現象,在銀行辦理業務,客戶經理給你推薦理財產品時,都在向你傳達一個觀點:“要會理財,讓錢生錢。”顯然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不得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你不得不知的三倆沉香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5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