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廣告創意人:宋君
網絡上諸多的企業品牌廣告語征集活動,讓眾多的創意人收獲了不菲的獎金,更在激烈的投稿中脫穎而出,成為許多企業爭相邀請的廣告創意專家。
而本網記者李緯今天在上海陸家嘴一間咖啡店里采訪到宋君先生,正是在這一行里小有名氣的廣告創意人。自07年接觸征集活動以來,宋君斬獲大小獎項一百多項,并多次應企業之邀,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宣傳,現任某相親網站總顧問。
緣何接觸征集
面對著記者的提問,宋君一點也不避諱,他坦言是為了生活,剛開始觸征的時間是07年,在報紙上看到一家企業征集廣告語的啟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了幾條,沒想到沒過多久就收到了該企業寄來的獎金和證書。
第一次嘗試的成功,讓宋君感到“征集“路大有可為,便開始四處收集廣告創意的資料,去圖書館查閱廣告創意書籍。一邊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一邊積極參與地方城市、企事業單位形象宣傳語、廣告語等方面的征集活動。
由單一向多元發展
在廣告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之后,宋君開始逐步從廣告語向手機短信、對聯、歌詞、征文等方面發展,進一步拓展參與征集的渠道,先后取得了譚木匠集團產品創意設計入圍獎、東部地產集團龍崗項目案名二等獎、第十五屆上海C2C“美伊”金獎名稱提名獎、新浪博客五周年征文優秀獎、無錫市“十二五”規劃征文三等獎。
學優則仕,正是因為在征集路上的蓬勃發展,許多企業力邀宋君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傳播戰略等方面進行講課,最終被某知名相親交友網站聘請為總顧問,指導企業文化建設和品牌傳播戰略。更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邀請宋君參加十二五規劃征集意見討論會。
文化,不論復雜與簡單
廣告語,并不因為其短小而成為被忽略的文化現象。宋君認為,自古至今,很多優秀的廣告語成為幾千年中國文化不可磨滅的印記。舉個例子,比如宋代蘇軾為一位老太太的餅店所寫的“纖手搓來玉米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從形狀、顏色、工藝上進行了藝術的描述,讓本無人問津的餅店生意變得非常好。
這些也許不被世人所熟知的古代廣告語,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也說明了廣告語從來都不是一個舶來之物,自古有之。
好的創意,始自靈感
沒有靈感的時候,干什么都是痛苦的,吃飯睡覺都不香,因為沒有靈感就寫不出好的廣告語作品。而靈感往往在瞬間出現,也在瞬間消失,所以靈感來時宋君早已打開錄音筆,把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把一些詞匯、把一些思維全部錄了進去。
靈感,有的時候就是這么奇妙。
宋君也坦言,除了靈感之外,更多的就是勤奮了,筆耕不綴方能有美好的秋收季節。(中國深度調查網 創意人物頻道)
推薦閱讀
昨日(1日)上午,著名時事評論員、 鳳凰衛視 《有報天天讀》主持人 楊錦麟 發微博稱,他已經從鳳凰衛視辭職,并將于當日出任 香港衛視 副總裁兼執行臺長。這是繼原鳳凰衛視執行臺長劉春離職以來,鳳凰衛視的又一次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征集路上筆耕不綴,四年收獲百余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10606/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