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中國影視票房大豐收的一年,而電視劇年產量也已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然而,在巨額票房的背后,影視劇版權糾紛卻不斷發生,如果對其版權問題放任不理,將最終影響影視劇的健康發展。
模仿“拿來”劇本引發爭議
日前,國產電視劇的劇情普遍存在兩種現象:一種是抄襲劇本的現象,將他人的劇本修改后拍攝成電視劇;另一種則是把小說改編成為劇本的現象,導致小說情節和劇本存在較高的相似度。
伴隨著影視產業發展,部分企業單純追求數量,忽視劇本質量,導致這類企業對于創新的需求減弱,影視產業快餐化、商業化加強。還有一些企業在審稿及編劇時未能規范操作,對他人享有版權的作品采取“拿來主義”,主觀上剽竊他人的勞動成果,造成了侵權,這類案件隨著近兩年影視劇的繁榮逐步顯現出來。由于抄襲劇本而導致影視劇無法按期播映,將會嚴重損害影視劇的票房,風險巨大,制片公司應慎重審查劇本的版權情況。此外,在影視劇的整體構思上,部分企業并不是進行創新,而是模仿國外的一些影視劇,在劇情上高度相似,包括劇照都模仿他人的創意,這種現象值得反思。雖然《著作權法》并不保護思想,只對表達方式進行保護,但是隨著社會的整體發展,創新成為文化產業的制高點,一味地模仿無疑會在競爭的大潮中逐步落后。影視劇的發展需要精心構思、改革創新,純粹的“拿來主義”會損害觀眾的“味蕾”,實不可取。
網絡盜版損害權利人利益
在視頻分享網站發展的初期,一些網站在網絡上提供尚處于熱播期內的影視劇播放服務,嚴重影響影視劇的票房收入,損害了產業的發展。網絡盜版行為是對于電影票房的一個沖擊,通過網絡播放影視作品或提供下載,將會分流出部分票房,票房收入又關系著產業收入,盜版所造成票房收入的減少會損害權利人創作的積極性。網絡的發展并非都帶來壞處,如果視頻網站通過購買正版影視劇版權,客觀上將會擴大影視劇的傳播范圍,增加影視劇權利人的收入。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原有的網站直接上傳行為逐步減少,但隱蔽的侵權則日益增多,如P2P技術、網絡搜索技術都可能會增加侵權的概率。
署名及授權混亂導致糾紛
由于原始拍攝合同包含著諸多的商業秘密,一般拍攝單位都不愿意出示合同。通常在案件中,署名作為初步證據能夠顯示影視劇的版權人,可以證明原始的版權歸屬情況。影視劇的片尾署名是查明影視作品權利人的重要途徑,如果沒有相反證據證明,一般法院都會以片頭片尾署名來認定著作權人。影視作品的權利人署名分為3種情況,即某某公司、出品單位、攝制單位。這3種署名單位都有可能是作品的權利人,他人如需獲得作品的授權,應當向版權人購買授權許可證。
在審判實踐中,有些公司署名不規范,如將英文簡稱署上或者未將行政區劃放置在公司字號前面,導致維權困難或增加維權成本。此外還存在署名沖突、署名與授權書之間不對應等情況。在實踐中,部分制片公司在拍攝合同中關于著作權的約定不明,如對于著作權項下的權利分配、授權期限、地域、渠道等內容約定不明,導致部分影片尚未公映即在影院、網絡上播放,損害了權利人的利益,引發各種侵權、合同糾紛。部分原始權利人在署名時,一權多賣、連續轉授權,導致最后無法確定最終權利人,影響權利人維權。署名及權屬約定情況是影視劇版權的重要依據之一,混亂的署名和授權最終將導致票房損失無法追回,應予避免。
(郭振華 作者為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
推薦閱讀
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科學藝術中心與好山水動畫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總投資約4000萬元的3D原創動畫電影《兔子鎮的火狐貍》今天完成最后輸出工作。這部全長90分鐘耗時三年的全毛發技術大片,將于今年國慶期間在全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10701/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