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傳媒網訊》第二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于2011年7月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開班。本屆大講堂邀請3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一線編輯、記者、主持人和著名專家學者,為來自全國80多所高校的近300名學子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幫助學子們了解傳媒業界和學界的最新發展動態,深化對傳媒業和新聞傳播學科的認識。以下為長江學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7月20日在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上的演講。
胡智鋒教授的演講以“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的潮流與趨勢”為主題,回顧了中國電視50年多來內容生產的發展歷程,介紹新媒體環境下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的潮流與趨勢。
胡智鋒教授將中國電視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1958年到1978年是以“宣傳品”為主導的階段;改革開放后,進入了以“作品”為主導的階段;九十年代中后期到現在,中國電視進入了產業化階段,“產品”的生產變成了中國電視內容生產最強勢的潮流和趨勢。至于三者之間的區別,簡單來講,意識形態的要求是宣傳品;專業和職業的要求是作品;市場和觀眾的要求是產品。
在談到當今電視傳媒面臨著空前激烈的競爭,中國電視人應該怎樣做的問題時,胡智鋒教授希望傳媒學子們能夠保持樂觀的態度,并送給大家四句話:第一,態度決定一切,即價值觀問題;第二,細節影響成敗,即執行力問題;第三,詩意提升現實,即審美觀問題;第四,智慧改變世界,即創造力問題。
胡智鋒教授在演講結束后與“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的學員進行了對話交流。有學員提問:“在市場經濟選擇下,電視的內容更傾向于大眾文化,而主流文化與精英文化得不到充分體現。對于這一問題,有學者提出要建立公共頻道與商業頻道,將兩者區分開來。”胡智鋒教授對該問題的看法是,“公共頻道如何運作也是西方國家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問題。而實際上,電視媒體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它要以符合大眾傳媒的盈利模式來經營。如果電視媒體脫離了商業運作,只依靠政府資金,就會導致電視節目的質量下降。所以,我們應該在符合市場選擇的前提下,盡可能去做具有公共價值的事情。當然,電視媒體也要有自身的法律底線與道德底線。”
推薦閱讀
《樂購傳媒網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前身為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于1998年5月18日正式掛牌運作。2005年7月18日,南方日報報業集團更名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更名后的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一方面強化了南方以文化為脈絡,由報>>>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10724/10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