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涼山地區。劉伯承作為紅軍的首領,和果基小葉丹在彝海歃血為盟,互交信物,結拜為兄弟。“彝海結盟”,敲開了涼山上千年的封閉的大門,外面的文化與文明開始流傳至這個盛行農奴制與家支制的地帶,成就了兩個民族之間團結友誼,同時也筑起了民族團結的豐碑。這就是76年前歷史上流傳至今的“彝海結盟”佳話。
76年之后的2011年7月,劉伯承、小葉丹的第三代后人,深圳市慈善會·民族文化發展與傳承基金的名譽主席---張昭昭和伍龍聯合深圳市慈善會、涼山州教育局、涼山州教育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彝海結盟·善行傳承愛心助學教育援助項目,項目實施就是當年彝海結盟的發源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
革命領袖后人將抵達“涼山愛心助學”深圳發布會
2011年9月5日,深圳市民政局將迎來一次備受矚目的“彝海結盟 善行傳承”涼山愛心助學項目新聞發布會,屆時,劉伯承元帥的女兒--劉雁翎,及其丈夫---張弛等長輩將攜劉葉家、族第三代代表成員---張昭昭、伍龍抵達深圳,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本次發布會將邀請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市民政局及市慈善會相關領導;涼山“愛心資助傳承”助學項目各主辦方、承辦方代表;愛心企業家與愛心個人代表以及各大媒體記者。據悉,為支持和勉勵兩位晚輩的慈善愛心行為,家族的長輩特意準備一份信物,將在會場轉交給張昭昭和伍龍。
活動即將在深圳拉開帷幕,中國人特有的革命傳承精神不會因為時間而淡化,“彝海結盟”體現了黨的民族政策的勝利,它是中華民族團結互助的典范。而今76年轉瞬即逝,祖祖輩輩留下來的中華美德卻在不斷的延展、傳承。
后人攜手延續大愛精神 深圳涼山續寫“彝海結盟”新篇
如今的涼山,占6萬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為主,海拔差距較大從江邊700多米到高寒地區的4000多米,正是地形和氣候的復雜性也相應地制約了涼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發展參差不齊、貧富懸殊大。目前,全州尚有11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占全省36個扶貧縣的31% ,貧困人口達93.32萬人,占總人口的21.4%。相應整個地區的民族教育發展水平也相對較為滯后。全州每年高中畢業升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約1萬多人,直接考入本科院校的5000人左右,其余的考入�?圃盒5�6000多人,貧困生比例達45%。
在這樣的情形下,導致了涼山眾多貧困大學生面臨失學的尷尬處境。
針對此狀況,劉伯承與葉丹的后人沒有忘記祖輩的精神傳承,而是在76年之后,再次共同攜手,選擇用慈善來延續革命前輩期望民族融合、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心愿,立志將祖輩的大愛精神持續下去。
讓我們共同關注此次“彝海結盟 善行傳承”涼山愛心助學項目,共同祝愿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得以共同發展繁榮,將中華的大愛之心延續下去!
如果您也愿意加入這個愛的大家庭,請聯系愛心熱線:0755-83181215.
深圳市慈善會·民族文化發展與傳承基金
深圳市慈善會•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基金是我國關注貧困少數民族助學扶孤情況、關注民族特色文化與非物資文化遺產現狀與發展的慈善公益基金之一,于2010年11月在深圳市慈善會發起,經廣東省深圳市民政局正式審核通過,具有公募資格的冠名基金。
基金宗旨:
一、開展和資助有利于少數民族及貧困地區發展的青少年教育、及扶孤濟困項目;
二、支持和資助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的特色民族文化的保護及發展,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三、呼吁和喚醒公民保護和弘揚民族文化意識與責任,推進慈善公益理念的傳播。
推薦閱讀
隨著市場業態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面對巨大的客觀需求,互聯網信息傳遞技術不斷發展,日漸成熟。然而,同質化互聯網公司非常之多,傳播網站是近年來新鮮的互聯網盈利模式網站之一,可以幫助用戶發布想讓別人>>>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10905/11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