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虎
黑龍江某市火車站,三家電信運營商接新生上演“全武行”最后被喝令全部撤出;四川某地職業學校,一家通信公司員工帶領校工搜捕、追打、扣押競爭對手員工;一連串運營商相互攻訐詆毀的廣告語被匯集為笑話廣為流傳——這個秋天的新聞,聚焦在“動蕩不安”的校園。網上瘋傳的一幅幅廝打、斗毆、拆臺乃至流血的圖片觸目驚心,而為了爭奪市場不惜大動干戈的運營商則淪為全社會的笑柄。
有人義憤填膺:這還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做派嗎?有人幸災樂禍:暴利行業也有今天。有人則痛心疾首:這個行業是夕陽嗎?看上去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此起彼伏的校園惡性營銷大戰,既打掉了企業的信譽,也打掉了行業的價值。
君不見,為了壓制競爭對手進入校園市場,一些電信企業動輒給校方支付高額“封校費”,據說南方某電信企業一年僅校園營銷的公關費用就高達2億元。一些企業包租專車在火車站、汽車站迎“堵”新生,入校后大量派發從牙膏牙刷到臉盆被褥等全套生活用品,甚至送自行車、電動車,資費也一個賽一個地降,而熱鬧過后,各企業如果坐下來算算賬,可能都是“賠本賺吆喝”,白忙活一場。這打掉的是行業的有形價值。
更令人痛心的是,不惜血本、不擇手段地打來打去,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行業形象沒有了。這打掉的是行業的無形價值,其對行業造成的損害更大。當一幕幕競爭鬧劇使全行業成為媒體笑料時,這個行業何以贏得社會的尊重和信任?當一個行業被人普遍輕視的時候,這個行業還有什么前途?當自己的員工對此類鬧劇都深以為恥的時候,這個行業發展的動力何在?行業猶如行駛在汪洋中的一條船,坐在船上的各企業只有目標一致,步調協同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如果只顧自己的利益,鉤心斗角,耍小聰明,當大風浪到來的時候,大家終將一起沉沒。
在議論“勁爆”的校園營銷亂象時,大家都喜歡拿石油石化、電力、銀行、保險等行業來對比。市場競爭同樣激烈,產品也高度同質化,為什么這些行業的企業間都能相安無事呢?為什么這些行業都“風平浪靜”而少競爭丑聞呢?關鍵是他們都有共同的行業意識,都能夠在維護行業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去競爭合作。一位保險公司的高層在對員工進行培訓時告誡:永遠不要詆毀我們的同行,做好自己的服務就行了。這也許就是他們能夠和諧相處的秘訣。
反觀通信行業,只有自以為是的企業,而沒有共生共榮、和諧發展的行業。有人用“一盤散沙”來形容當下的電信業,絲毫不為過。市場競爭的種種亂象表明,各企業普遍缺乏對行業的認同感,更別提行業榮譽感了。其原因可以用經濟學中的“囚徒困境”理論來解釋。“囚徒困境”說的是兩個只有合作才可以利益最大化的囚徒,通常會選擇不合作,企圖以自身利益小幅受損,換取對方利益大幅受損。電信企業校園營銷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各種惡性競爭手段一旦上去了,之所以不能收手,原因就在于這樣一個基本的假定:我即使收手,你也不會收手,我吃虧更大,所以只能選擇行為升級。
為什么我們的企業不能以鄰為伴而是以鄰為壑、以鄰為敵呢?正在于企業之間缺乏信任感,行業缺乏凝聚力。“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也行正因為大家來自于郵電這同一根血脈,在競爭中才夾雜了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因素;正因為大家都是國企,才在競爭中有“崽賣爺田心不痛”的狠勁兒。如果行業有很好的溝通協調機制,這些問題也不是不可以解決。譬如校園營銷,企業完全可以坐到一起,深入溝通,達成自律協議,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一旦問題擺明了,思想溝通了,背后的絆子就會少。這方面,政府管理部門、行業協會擔負著重要職責。特別是行業協會,應高擎行業這桿大旗,凝聚行業共識,代表行業利益,充當“調解員”,排解紛爭,論事明理,消弭“戰火”于無形,力挽行業形象于既倒。但現在看來,行業組織的自律協調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當個別企業控制不住自己的向惡沖動時,行業自律是避免整個行業競爭失控失態的一道重要屏障。為此,有識之士建議,一方面,各企業要樹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行業意識,共同維護行業形象;另一方面,行業協會也要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為過熱的市場競爭滅火降溫。只有營造一個和諧發展的環境,我們的企業才有希望,我們的行業才有希望!
推薦閱讀
記者李恩樹公安部部署自2011年9月1日起至12月31日,全國公安機關組織開展決戰“亮劍”行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針對制假售假犯罪嚴峻性、復雜性、長期性的特點,公安部近日下發通知指出,必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問校園營銷亂象之二:行業自律咋就這么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10906/1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