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感寒意的電商市場能否迎來資本的重新審視?唯品會開始“投石問路”。
2月17日,國內B2C品牌折扣網站唯品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擬籌集最多1.25億美元。唯品會在文件中稱,計劃將IPO所得用于資本支出,如增強自身IT系統等,還將用于可能的并購交易。
這家目前中國最大的時尚名品限時搶購網站于2008年12月開始上線運營,其運營模式主要為首頁以每日精選的形式特賣一定數量的品牌折價商品。招股書顯示,截至2011年12月13日,唯品會注冊用戶量達1210萬人,累計客戶超過170萬人,推廣和銷售海內外逾1900個流行品牌的產品。
高速增長
唯品會的爆炸性增長令業內矚目。2009~2011年,唯品會的凈營收分別為280萬美元、3258萬美元和2.27億美元。2010和2011年的同比營收增速分別在1000%和600%左右。其持有的現金及等價物數額也從1.22萬美元、28.77萬美元逐年攀至111.11萬美元和4495.48萬美元。
同期,唯品會凈虧額變化為138萬美元、837萬美元和1.07億美元。對應的虧損擴大速度分別大約為500%和1000%。
目前,唯品會握有的現金及等價物總計4495萬美元,同時其在招行銀行尚有1270萬美元未清償貸款。
一位熟悉唯品會人士說,去年下半年,唯品會在成都、昆山、北京三地建設物流大型分倉,預計能覆蓋至2013年~2014年的需求,而相關投入一次性計入了2011年財報。
其中,物流倉儲建設和期權支出均為一次性計入,若去除這兩塊,則唯品會過去一年的運營虧損率僅為4.5%左右。
據知情人士透露,唯品會自去年開始就已在籌劃今年一季度IPO,故在2011年財報中消化倉儲建設和期權發放成本,意在使IPO后的財報輕裝上陣。
唯品會的快速崛起被認為得益于其較為實際的市場定位和突出的運營能力。2008年底創立之初,它曾定位于奢侈品,但在意識到彼時中國電商業平均客單價不過80元時,很快就作出調整,定位于“時尚名品”概念。
而華南電商業資深觀察人士龔文祥說,唯品會最大優勢是高企的回頭客數量。
財報數據顯示,2009~2011年,唯品會的“回頭客”數量分別為1.4萬人、20萬人和90萬人,分別占活躍客戶量的36.8%、56.2%和60.6%,占總訂單量的66.2%、86.7%和91.9%。這使得唯品會得以在歷年營銷成本增長不大的同時銷售額能夠獲得極快增長。
這與唯品會的限時搶購業態有關。聚尚網副總裁易宗元說,相比奢侈品銷售,時尚名品限時搶購可以更為精準地鎖定更為廣闊的價格敏感人群,同時,在這一業態下,消費者更容易“成癮”,培養起持續的消費習慣。
此外,唯品會這一業態采用的是代銷模式,擁有對供應商退貨的權利。一款產品一般只銷售三到五天,剩下的存貨可以退回。銷售過程很快,且不占用太多資金。
上市機會
在此之前,唯品會曾獲得3輪天使投資,以及DCM和紅杉資本的風險投資,依目前公司現金及等價物看,尚可支持一年左右,如今申請IPO被視為在資本市場窗口期機會出現的新嘗試。
眼下Facebook正在IPO前夜,可能5月上市。華興資本CEO包凡表示,國內電商“5月之前出去有戲,這個窗口不會很久”。
易觀資本分析師劉冠吾認為,唯品會闖關在中國電商IPO這幕大戲中將有“投石問路”的色彩。如果失敗,其他電商可能選擇再觀望一段時間;如果成功,將成為全行業的一針強心劑。
前述同行高層預計,唯品會IPO整體估值將在6億美元上下。他預測唯品會上市成功可能性約為50%~60%,理由有二:首先,唯品會的增長數據太過炫目,超過了美國投資者經驗中的預期太多,尤其是在去年至今的“中概股造假”獵殺疑云籠罩已久后,可能反而會招致懷疑;另一方面,唯品會目前的毛利率相對較低,盈利預期仍不清晰。
而前述熟悉唯品會人士說,公司目前客單價的確較低,約為200元,毛利率較低的確與此有關。但他認為,在較大的用戶基礎和高重復購買率之上,唯品會仍有較大調整空間。
目前,唯品會與一些奢侈品及服裝供應商的提成已從20%提至25%。此外,通過與一些品牌的獨家合作,也能夠提高分成比例。
財報數據也顯示毛利率正在逐年提高:2009年~2011年毛利率分別為8.2%、9.8%和19.1%。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220/32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