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美“掃貨”回國賣
為了保護自身品牌的尊貴和獨創性,奢侈品品牌一直以來嚴格控制自己的銷售渠道。在直營的實體店中,不僅能夠確保貨品的質量,消費者更可以享受到一流的標準化服務。
而奢侈品網站被大眾所質疑的,更多是其貨品來源。記者在奢侈品專賣店采訪時,各奢侈品品牌均表示,在中國沒有授權網站直營。LV的店員告訴記者,他們的品牌只在美國和日本開設了,并且僅限于自己的官網。
既然幾乎所有的國際奢侈品牌均未向國內電商網站授權代理,那么網上銷售的奢侈品是從何而來的呢?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咨詢了尚品網,客服人員表示,網站的東西都是從歐美進口或者香港專業渠道采購,同時他們還向民生、華夏等多家信用卡商城直接供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網站運營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在中國的奢侈品網站,由于沒有得到奢侈品品牌的授權,所以不可能直接采購,一般都是從歐美買回商品,在中國形成差價;還有一些中間商,把庫存的貨品賣給內地的網站。中間商或者海外買手有時候也會自行采購,比如在折扣季去“掃貨”,雖然也是正品,但是渠道不同,所以在享受售后服務時一定會受到限制。
2.買手成為網站噱頭
劉紀輝是一名色彩形象顧問,同時是一名奢侈品專業買手。“買手是需要經過專業的培訓的,不是誰都可以做的。”
劉紀輝表示,自己不會在網上買奢侈品,“不僅僅是信譽的關系,每個奢侈品都有自己的質感,不去現場比對,不和自己的服裝搭配,又怎么知道好不好呢?”
對于“掃貨”,劉紀輝坦言,自己特別不喜歡“掃貨”,因為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內涵和生活方式,奢侈品本身也是需要使用的,僅僅為了追隨大牌,缺乏對品牌的了解,就會落入俗套。
在國外,買手是一種正規的全職職業,大學里還有相關的專業。然而,買手在國內仍屬新興行業,許多消費者都對該職業知之甚少。在中國,不少奢侈品電商所標榜的買手,很多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兼職人員,學生、國際航班的工作人員等都可以成為網站的買手。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奢侈品網站的買手制,大多只是噱頭,其實僅僅只是代購。
3.奢侈品網站并不“奢”
在百度中搜索“奢侈品網購”,排在搜索首頁的,基本都是各大奢侈品網站的鏈接。特別是京東、當當等大型B2C網站紛紛觸“奢”,讓奢侈品進入普羅大眾的生活。眾多的奢侈品網站,面對如此細分的受眾市場,要如何生存?
奢侈品并不同于普通的大眾消費品,其品牌導向特征明顯。但是,在網站在發展中,為了擴大影響,增加流量,獲得融資,不得不降低門檻。
不少奢侈品網站為了體現其服務的尊貴,在會員發展上,都定位于會員邀請制。但是當記者在“尚品網”注冊會員時,卻發現“邀請碼”一欄已經默認填好了,只需要填入郵箱等,就可以注冊成功。在唯品會注冊時,也有一欄必填的“邀請人”,然而這一欄也是已經填好的,后面備注“如果您沒有邀請人,請輸入invite@vipshop.com。
業內人士分析,嚴格的“會員邀請制”對于尚處于發展初期的電商而言,并不現實。因為對于一家網站而言,在發展初期,客戶忠實度不高,市場占有率低,搶占份額成為各網站的當務之急。會員邀請,設置了門檻,減少了客源,這對于需要急速擴張的網站來說,是極大的障礙。
同時,記者隨機調查了一些網站,發現這些網站中,真正的奢侈品“大牌”并不多,占比一般不超過50%。在佳品網,其頻道下不僅有家居品,還有保健品、紅酒、化妝品等。而這些商品,很多標注著3折起,價錢從200元到千元不等,粗略統計該網站的女裝、箱包、化妝品等大牌占比不到4成。
業內人士分析,奢侈品網站在創業之初,都想做線上高端。但是當市場并沒有預期那么樂觀的時候,很多商家開始引進二線品牌,不再只盯著高端奢侈品。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222/33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