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隨著滿座網的出現,中國共誕生了5877家網站。但據中國研究中心今年初發布的《2011中國團購行業年度報告》顯示,同時運營中的團購網站數量已由去年7月峰值數量5188家減少至年末的3909家。
這意味著,全國已有1968家團購網站在激烈的競爭中關閉、退出,占所有運營團購網站總數量的33.5%。這被稱作是中國商業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行業性集體陣亡。
最近,一則關于團寶網CEO任春雷跑路的消息在各界關注下不斷擴散發酵,并迅速演繹出種種天馬行空的版本。
直到1月30日,任春雷最終選擇用正面回應的方式打破謠言:“昨天一天,直面員工;今天深圳,四處籌錢;明天團寶,被迫開放?在路上,太累、太難、太苦!”
被擊碎的謠言背后,暴露出的卻是更加沉重的危機。
作為國內第一批推廣團購模式的企業,團寶網淪落至此,引人注目。
而過去的半年時間,近兩千家團購網或死亡或退出,原因何在?從在中國出現那一刻就遭遇資本瘋狂追捧,從千團大戰到如今的“千團隕落”,團購,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商業模式?雪片般倒閉的團購網站背后,隱藏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沒錢燒了 被資金耗死
目前死掉的團購網站,絕大部分都是被融資難題逼死的。
團購擴張鼎盛期,國內曾約有20家團購網站獲得了超過7億美元的融資,在速度和規模上均打破了互聯網行業以往紀錄。
中國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市場的培育,砸錢是一個必須的動作,砸錢對團購尤為重要。”
但成也資金,敗也資金,24券的發展歷程無疑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自成立伊始,24券獲得上千萬美元注資的消息便不時見諸媒體。截至2011年7月,24券共4次融資,并憑巨額融資跑馬圈地,迅速在數千家團購網站中脫穎而出。
可好景不長,2011年11月9日,網上爆出24券首席運營官彭雷的一封內部郵件,披露公司面臨商家結算壓力,將調整員工10月份工資發放。據調整的工資發放原則,所有在職人員工資總額低于4000元的,按實際工資總數發放;高于4000元的部分為緩解現金流壓力,將遞延至未來3個月內陸續發放。
除了拖欠員工工資,其外部推廣平臺同樣存在欠款情況。據媒體報道,24券累計拖欠億起發營銷推廣費用達數百萬元。
“團購作為一種新模式,融資能力是極其重要的,在發展初期,它實際上就是一個燒錢游戲。”李易表示,目前死掉的團購網站,絕大部分都是被融資難題逼死的。
消化不良 被訂單撐死
當訂單排山倒海涌入,團購網站卻缺乏消化能力。
沒有哪個商家不愿意訂單多如牛毛,但對團購網站而言,有時候訂單太多并不一定是好事。
2月14日,窩窩團便出現癱瘓,消費者登錄窩窩團,彈出的網頁窗口卻告知“目前網站訪問量過大,請您稍后再試”。還有消費者團購付款后訂單仍顯示未付款狀態,網友“章魚八八”發稱,他在窩窩團上團購了一份情人節鮮花團購券,付款后一直都沒收到賬號和密碼,等了1個小時后他查詢發現,訂單居然還處于未付款狀態。
事后,窩窩團客服稱系統正在升級,再加上訂單太多才導致網站一時癱瘓。資深媒體人石述思在做客第一視頻新聞網訪談時表示,對窩窩團,此次事件僅是一個小插曲,但在整個團購業,因為訂單太多被撐死的團購網站不勝枚舉。
“窩窩為什么沒有被撐死?因為它前期已積累了用戶及商家基數,在市場占有率上處于領先位置,如果是一家小團購網站,早被市場拋棄了。”石述思說。
首先,一般而言,和團購網站合作的商家對每天來消費的團購客戶都有名額限制,消費者要用團購券去消費,就必須提前打電話預訂。如遇上訂單爆倉,連著好幾天預訂不到名額都是正常現象,消費者此間難免會對團購網站產生厭煩情緒,最后拋棄團購網站。
其次,對合作商家而言,參與團購大多都希望借團購為商品打廣告,價格基本與成本價持平。如果加上給團購網的返現,每一單團購商家基本都在虧錢。訂單越多,商家虧得也越多,商家最終也會拋棄團購網站。
石述思認為,正是因為很多中小型團購網站在團購熱潮中低估了團購的能量。當訂單排山倒海涌入,團購網站卻缺乏消化能力,導致商戶、消費者無法獲得或如期獲得之前承諾的服務而怨聲載道,最終因失去信譽和業務能力而倒閉。
背了黑鍋 被商戶坑死
一旦商戶給了消費者不良體驗,團購網站就有可能性命不保。
團購網站的發展離不開商戶的積極配合,但現實卻是,二者合作并非一帆風順。
李易指出,團購網站的低價策略勢必會沖擊廠家穩定的價格體系,所以大部分網站只能找廠家的經銷商。同時,前期為了積累用戶,一些團購網站甚至會通過補貼經銷商的方式推出熱爆團購單品以聚集人氣,使得其他廠商不支持團購合作。
2011年11月,高朋網推出麥當勞套餐團購活動。“僅25元!原價46元麥當勞雙人超值套餐,憑電子碼即可到店消費,北京所有麥當勞店通用”,引得上千人紛紛下單。幾天后,麥當勞發文稱其并未同高朋合作,高朋一時陷入信任危機。
同時,大多數商戶在接受團購這種商業推廣模式時,往往忽略了團購與傳統營銷的區別,商戶拿出接近甚至低于成本的價格試水團購,結果發現團購往往帶來的是難以想象的訂單量和客流量。于是大多數商戶選擇了降低團購商品或服務的品質,以降低虧損。部分商戶也存在參與團購的商品與正常銷售商品有出入的情況。這導致參與團購的消費者將無法獲得預期產品或服務的怨氣,通通撒向團購網站。
“悲催的團購經歷。”在解放碑上班的唐小姐在花78元購買某商戶的雙人意式西餐后悻悻地評價道,“無論從質量、環境、服務還是衛生等方方面面與團購網站的表述有很大差異,無性價比,有被騙的感覺。”
李易認為,在團購網站、商戶、消費者三者形成的利益鏈中,一旦商戶給了消費者不良體驗,團購網站就有可能性命不保。
惡性競爭 被同行壓死
由于惡性的競爭,不少網站為了搶單,不賺錢甚至賠錢在做。
作為一個同時涌入上千家競爭者的新興行業,擠垮競爭者成為大多數團購網站曲線求存的一種手段。
這一手段借助的“武器”包括傾軋式的廣告投放、過度跑馬圈地等。據了解,2011年美團網的廣告經費達1.3億元,糯米網2億元,滿座網近1億元,團寶網的廣告費用更是達到了5.5億元。同時,各大團購網站在聘請代言人上也不惜血本。拉手網請了國內影視界大腕葛優代言;團寶網則一口氣請來何潤東、秦嵐、于娜三位明星;滿座網更拉來了動漫界的哆啦A夢為其代言。
“由于惡性的競爭,不少網站為了搶單,不賺錢甚至賠錢在做。而隨著團購在國內普及,消費者也開始趨于理性,團購的吸引力在下降,過低的門檻,已讓團購成泛濫趨勢,成本大幅提高,但業務并沒有大幅盈利,風投也拒絕投錢,國內的市場環境由熱變冷,由冷趨寒。”李易說。
與此同時,聚美優品、秀團網、俏物悄語、佳品網等一系列實物類團購網站的異軍突起,正加速團購行業的洗牌。“未來,市場上存活的綜合性團購企業將不超過10家,而一些在垂直細分領域深耕細作的團購企業有可能會逐漸嶄露頭角。”李易分析。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網死亡報告:千團大戰到千團隕落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229/3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