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晚,阿里巴巴集團向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發出了私有化要約,準備以每股13.5元港幣的價格購買在外流通的股票,從而實現B2B的私有化。這個價格與2007年底公司IPO價持平。該價格較2月9日停牌前的最后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如私有化成功,預計將耗資190億港幣左右。
B2B模式面臨挑戰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中稱,13.5港元的回購價格將不會再提高。而根據港交所的相關規定,阿里巴巴發出此公告后將沒有權力再提高回購價格。公告還顯示,阿里巴巴集團目前持有上市公司阿里巴巴73.45%的股份,照此計算,阿里巴巴將收購余下26.55%股份。
阿里巴巴以B2B業務于2007年11月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之時,市值一度超過200億美元;市盈率高達300倍;融資17億美元,超過成為科技領域融資之最;超額認購258倍,凍結資金高達4500億港元,創香港股市當時的凍資最高紀錄。但是,隨著股市大勢的動蕩,此后阿里巴巴股價急劇下滑,從最高的每股41.8港元一路下跌,一年之內,一度跌至每股3.46港元的低谷。
此后,公司業績雖然逐漸回升,但再沒有很好地恢復元氣。阿里巴巴公布的2011年財務報告顯示,阿里巴巴2011年全年營收同比增長15.5%至人民幣64.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6.6%至人民幣17.1億元。2011年第四季度營收9.4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8億元同比增長7.5%,第四季度凈利潤3.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1億元同比下滑5.8%。
一位對阿里巴巴比較了解的人士表示,這家公司的業務模式已經沿用十多年,需要重構。
“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進一步嚴峻,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面臨原材料、匯率、勞動力成本等巨大壓力下,B2B的業務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加快轉型和升級。在這方面,我們思考過、痛苦過,也一直在努力。但受限于上市公司的架構,升級的決心不夠大,動作也不夠徹底。”稱。
馬云發布公告后的2月22日,阿里巴巴B2B公司恢復交易,以13.18港元高開,收盤報收13.2港元,較2月9日停牌時大漲42.7%,并成為港交所當天五大活躍股票之首。
退市轉型
“局部的小調整已經沒有辦法對B2B進行根本性的完善。”馬云在內部郵件中解釋私有化的原因,“我們下決心把B2B私有化,對業務進行全面的調整、改革和升級,以期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客戶。”
阿里巴巴2011年第四季度的財報顯示,阿里巴巴2011年會員總數出現了減少,雖然全年營收依然保持增長,但增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從某種意義上顯示出,阿里巴巴B2B業務發展進入到轉型期。
2011年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將分拆為一淘網(搜索)、淘寶網(C2C)、天貓(B2C),并將三家公司與阿里巴巴B2B相互協作,通過一站式服務將企業價值實現最大化。若阿里巴巴集團今后整體上市,憑借阿里巴巴平臺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地位將使其獲得理想的估值。
有分析人士認為,相比阿里巴巴上市首日的每股35港元價格,阿里巴巴目前的市值已經大幅縮水。由于其業務增長速度放緩,遲遲無法打動投資人。此時選擇退市,不失為一個正確的選擇。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企業,早年的業務模式著重于吸引制造商、貿易公司及批發商通過其網上交易市場銷售產品,從而迅速提升付費會員數,實現最大的收入增長。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阿里巴巴早年的模式已顯出很多不適應處,如去年曝光的丑聞:有超過2300家供應商使用阿里巴巴網站欺詐買家,是與阿里巴巴員工有關的。因此阿里巴巴將業務重點從增加會員數向提升買家在交易平臺的用戶體驗轉移。
無論是丑聞還是企業戰略轉型都會在中短期內影響營收。馬云說:“私有化可讓我們免于承受擁有上市子公司所需面臨的壓力,能夠制定對客戶最有利的長遠規劃。”
意在A股上市?
外界亦有傳言,阿里巴巴私有化關乎與雅虎的交易,并且阿里巴巴有整體上市的打算。對此,阿里巴巴一概否認。
業內人士認為,在公司私有化之后,無論是做企業戰略調整工作也好,還是回歸A股或整體上市,短期內都不可能完成,將來能不能實現還是未知數。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要想私有化,馬云必須拿出190億港元。
表面看來,阿里巴巴要約每股回購價格為13.5港元,較2月9日停牌前的最近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格溢價60.4%。正如馬云所說“為股東提供一次具有吸引力的變現機會”,可是13.5港元的價格正是當年阿里巴巴的招股價。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在從上市到私有化四年里,相當于用了20多億美元的無息貸款。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B2B退市:馬云主動求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229/3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