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space和Facebook的恩怨情仇
同類別網站不行僂指算,一個站點能否在同類中脫穎而出取決于產物體驗,產物特色,市場,營銷還有命運。一些網站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山容不得二虎的氣焰,但比來一些互聯網企業的動向似乎給出了關于網站保留成長的另一種謎底。
我們來看看Myspace。Myspace是年夜型社交網站的開山祖師,成立于2003年8月,在這短短的10年邁它履歷了過山車式的成長過程。網站啟動之后短短兩年邁拿下全球最年夜社交網站王冠,并在2006年邁超越Google成為全美訪謁量最年夜的網站。但好景不長2008那年,它被Facebook打翻在地,而且再也沒能年夜互聯網這個拳臺上爬起來。樹倒世人推,年夜理念,到手藝,到模式,到運營,一切的一切都被瘋狂地否認著。現實是殘酷的,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Facebook這個勝利著瘋狂地蠶食著整個市場,與Twitter一路成為了社交媒體的新標桿。
2011年Myspace被新聞集團賣給Specific傳媒和艾美,格萊美雙料最佳歌手賈斯丁(Justin Timberlake)。這筆生意徹底改變了Myspace。2012年2月他們公布揭曉在1月新增了100萬新用戶。此刻的Myspace再也不能拿來和Facebook斗勁了,不是因為他們的規模,而是他們的方針。他此刻的競爭對手是像Spotify那樣的其他在線音樂處事商,他和Facebook的關系更像是合作著。在Facebook用戶數據的基本上,Myspace樹立了一個垂直的音樂娛樂社交圈(這似乎又暗合了它降生之初所具有的音樂血統)。
myspace music player
Myspace接管了揮舞著開放年夜旗的Facebook的招安。它年夜了Facebook,這沒有什么可惜的,這反而帶來了新的機緣。明知道沒金剛鉆還攬瓷器活那才是真蠢。名聲,財力,用戶量哪項都不是Facebook的對手,說句難聽的,連給Facebook提鞋都不夠魘格,憑什么還拿Facebook做對手?Myspace此刻的優勢是什么?在它的音樂曲庫里有4200萬首單曲,而Spotify只有1500萬首。當然這不完全關乎曲庫巨細,還和商業模式有關,事實?下場免費在線音樂播放還沒能夠證實它的成功性,但我們可以先把這個問題留給未來。
Myspace至少還在世,雖然瘦了一圈(員工數年夜1600到今天的200多人),但挺看好它的這一步。
關注下我們的微博:http://t.sina.com.cn/cybtamin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Share A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