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吹響了新商業模式的進攻號角,國內無數創業者前仆后繼,百團大戰,千團大戰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而經歷一年的市場考驗,“團購”二字迅速降溫,就在寒冬的冷意讓無數團購大佬倍感冷意之時,千品網卻選擇逆勢而上,千品網認清市場,大規模的進行投入讓這家非典型“團購”網站成為了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團購瓶頸來臨 行業需冷靜思考
縱觀2011年國內團購行業發展,過低的創業門檻導致無數創業者爭相涌入,試圖在這樣一個新興的空白市場內分得一塊屬于自己的蛋糕,而對于消費者而言,2-3折的價格甚至更低的折扣也使得“我為團購狂”,良萎不齊的服務能力以及缺乏誠信的消費保障讓“團購蜜月期”早早成為了過去式。
團購消費者受到商家歧視,團購商品問題百出等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使得消費者從“瘋狂”轉為“冷靜”,而就在今年年初,拉手網IPO失敗的消息證實成為了團購從“盛”到“衰”的轉折點。團購行業的發展瓶頸來臨,各大團購網站均試圖通過自身的轉型尋求新的發展與突破。成立于2011年8月的千品網早在去年便開始從一個輕資產的團購網站轉型為本地化服務點上,將目標鎖定在生活服務上,集中人才和市場優勢,以O2O的模式重新演繹團購新概念。
O2O成破冰斧 本地生活服務式團購來臨
團購之所以走向衰敗,歸根結底在于團購網站對自身的定位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團購的本質是為用戶提供優惠的價格,從而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團購網站作為商家以及消費者之間的紐帶,不僅僅起到的是一個平臺的作用,如何能夠切身從消費者以及商家角度出發,滿足切身利益,是其發展的核心根本。
以千品網為代表的本地商城式團購,成為了行業突破瓶頸的破冰斧。據千品網相關人員表示,去年團購網站盛行的2-3折扣的服務,對于網站以及商家而言,本身就屬于賠本賺吆喝的行為,商家在團購平臺上賺不到錢,自然不可能盡心盡力的為消費者服務,而團購網站監管機制的不完善,也是消費者對團購喪失信心的原因之一。
千品網定位本地商城,短短半年時間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一般團購網站,歸根結底在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有深入的了解。它解決以往團購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商品數量少而不能選擇、商品質量不能保證的矛盾,以及團購商家短時間內不能重復促銷的矛盾。集中人才以及技術上的優勢,發力餐飲、娛樂等本地生活化服務,通過合理的價格規劃保證了商家利益的同時,也讓消費者從理性的角度看待團購市場。
正如千品網所倡導的“物美價不廉”一樣,在合理的價格區間內,保證商品以及服務的質量,才能夠使消費者真正的相信團購,相信本地生活化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團購網站的品牌影響力,杜絕了消費者只認價格,對網站本身沒有歸屬感的觀點。
誠然,現階段的整體唱衰不可否認,但團購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的生長潛力遠遠沒有挖掘充分,遠在大洋彼岸的團購鼻祖Groupon,盡管IPO表現低迷,但目前仍然是美國市值第五大網絡公司。千品網等一批非典型團購網站的誕生,給各大團購網站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O2O的模式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同時也彌補了原有團購模式的缺失。以資本為主導,盲目的增加團購品類、擴大市場規模的時代即將告別。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322/43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