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持續寫了兩篇(link link)關于Pinterest的博客了,此刻又要寫一篇。但這一篇,卻是要對自己在前兩篇中的一些不雅概念進行自我批判了。激發我進行反思的原因是,比來發此刻Pinterest關注一小我時,是用了Follow All這個詞,而在關注一個Board的時辰,卻零丁使用了Follow。這讓我有些不解。
在我的思維里,現實有太多的基于SNS的慣性了。相當多的時辰,當我面臨一個新的社會化網站的時辰,老是不自覺地先年夜關系架構、關系強度等方面入手去進行剖析(好比<為什么樂趣圖譜會脫穎而出>這篇博客),可是此次,我似乎是錯了。
Pinterest更是一個內容收集
經由過程此次反思,我得出的新的結論是:Pinterest并不太在意它的關系收集,而它最關心的,是以樂趣為指導,締造并聚合最優質的內容。
再進一步說,就是在Pinterest上,樂趣和關系,是為內容處事的,而不是反過來,樂趣和內容,是為了成立或維護關系處事的。它更趨向一個內容收集,而不是關系收集。它把社交的重任扔回給Facebook,只在內容上年夜做差異化,它沒有去搶此外關系收集的飯碗。它所有的全力,樂趣也好,關系也好,都是只為了一個獨一的目的,這個目的是:做出生避世界上最雅觀的圖片網站(內容焦點而非關系焦點),而對于關系,則請您隨意。
Pinterest揮舞奧卡姆剃刀,干失蹤了良多常用的撐持關系收集的功能,在它僅存的一些與關系有關的功能上,也與關系收集作了嚴酷的切割,好比Follow All和Follow。關注人,或加為老友,原本是關系收集的基本,但在Pinterest上,當你關注一小我時,它的按鈕是Follow All,為什么會多出來一個All?這個All指的是什么?稍微思慮一下,你就年夜白,你關注的,是這個ID后面的所有的(all)Boards(畫板里的內容),而且,這個按鈕是放在內容數據的旁邊,而不是像凡是的社交網站一樣放在頭像(人)的下面。(見下圖)

而它的Follow,直接就是零丁關注一個Board。在這,Follow All和Follow的對象,都是Boards,而似乎并不是背后的阿誰人。這就是說,Pinterest并不但愿你因為過多關注人、關注社交,而輕忽或者影響了基于樂趣的內容締造。優質的內容才可以吸惹人,但良多社交的工作,你不必全數在Pinterest上來完成,這里只供給最小限度的關系工具,如不美觀你要社交,回你的社交收集去做好了。
pinterest要構建樂趣圖譜
Pinterest一向在強調樂趣,這是為什么?我在上一篇博客中,已經談及,因為樂趣更多來自內在念頭,它首先是個體的心里需要,其次,才涉及到社會化的需求,它首要來自用戶發自心里的喜歡,而不僅僅是來自外在方針的刺激和驅動。
那些基于社會化的配合樂趣(分享),只是個體內在樂趣下的自然產物,也就是說,是先有個體樂趣(前提),后有配合樂趣(結不美觀)。只有個體樂趣下的專心投入,才能保證用戶供給最佳的內容(至少也是用戶自己很是喜歡的)。而優質的內容,恰是Pinterest能夠爆發的基本。
靠內容吸惹人,而不是靠關系,這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恰是Pinterest和Facebook的根柢區別。
也許有人會說,Pinterest上,不是有“me + contributors”的選項,許可用戶指定其他人以協作體例共建Board嗎?這莫非不是基于社會化的考慮嗎?是,這里有社會化的成分。據說,Pinterest還會在四月上旬,推出“私密Boards”,也是指定人才看到的,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基于成長強關系的社會化的行動呢?小我認為,這些功能,仍然是為內容處事的,而不是環繞關系焦點來做的。正如Contributors這個詞,我們經常翻譯成“內容進獻者”,它仍然是內容優先的。至于“私密Boards”,小我認為,它更可能是為了操浸染戶現有的強關系來強化“樂趣”主題的一個手段。

在未來,Pinterest會不會供給更多的基于社交的功能,這個可能要磕暌姑戶驅動的壓力有多年夜。但至少,我估量在很長一段時刻內,它的內容優先策略不會等閑改變,基于個體樂趣的內容,年夜今朝看,才是它的焦點競爭力。在社交收集流行一時的今天,以樂趣圖片的體例重歸似乎已經由時了的內容收集,也許是Pinterest的一種逆向思維的結不美觀。
說點題外話
看完這篇博客,可能有人感受我糾纏于Follow all以及Contributor這些單詞,是不是有些咬文嚼字了。是,在以前,我還談判過為什么在Facebook上,企頤魅賬號你只能Like而不能Friends,以及海外網站中,Review和Comments事實有什么區別。
我之所以糾纏于這些文字,是因為,在我們中國人看似無所謂的一些文字游戲背后,有著西方人嚴謹的思維邏輯的線索,也就是,它的每一個概念,必定是明晰而不恍惚的,都有著精準的內在和國外。只有在弄清這些概念往后,我們才能看見這些概念背后清楚的邏輯脈絡,才能搞清囂張什么前提,什么是結不美觀,什么是目的,什么是手段。也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再鬧出把“相關”,當成“因不美觀”,或把“假說”當成“真理”這樣的笑話。
接待評論與巨匠分享你的不雅概念。
如不美觀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輔佐我們轉發它分享給你身邊的老友。
本文鏈接: 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rethink-pinterest-2012.html
作者:SocialBeta內容進獻者@曹宇Char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