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就在去年這個時候,因為接連數次的不愉快經歷,讓我下定決心“無論如何都不再被團購迷惑”。當時,團購行業正發展得如火如荼,被業內稱為“千團大戰”。時隔一年,團購網站紛紛轉行或者倒閉的消息不絕于耳。而在一些同事和朋友的攛掇下,我再次嘗試了幾場團購。出人意料的是,雖然團購的內容和去年差不多,都是餐飲類的,體驗結果卻是意想不到的好。
是什么導致了團購體驗前后的差距?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團購行業在經歷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都是相對成熟的企業。這些團購網站在一兩年的運營中,歸納總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服務體系。以我一個朋友去年下半年的一次團購為例,她團購的商品在終端不小心被別的客戶提走,原因只是商家的溝通和疏忽,但團購網站并沒因此而推脫責任,而是積極主動進行溝通協調,使這位朋友最終還是提到了自己的商品。雖然過程曲折,但團購網站誠心誠意的態度,不但讓我這位朋友沒有責怪,還表示會再次嘗試這家網站推薦的其他團購。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導致自身成熟發展,是這些“精英”團購網站能生產下來的主要理由,也是消費者團購體驗得以提高的根本原因。
團購網站進入門檻較低。所以,從國內第一家團購網出現開始,團購行業就是一路的高歌猛進,千帆競發。但是,良莠不齊的狀況終于導致團購網站從“千團大戰”變成“千團毀滅”。由于市場需求有限,盈利能力降低,運營成本增加,團購網站數量在從去年三季度開始持續衰減,截至到目前,團購行業紛紛轉型或倒閉,中國團購行業整體也處于不斷“瘦身”的階段,早期預言的團購市場“剩者為王”已經成為事實。
對于團購,一位商家的經營者有這樣的觀點:別指望團購網站給你帶來多少業績,也別指望團購給你帶來多少忠實用戶或者有效用戶,團購只是一個推廣方式,而不是盈利模式。
清醒地認識團購的本質,不但只是商家的事情,也應該被消費者所充分認識。團來的是餡餅,還是陷阱,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消費者對團購本身內容的分辨。對于團購達人來說,掌握一些團購竅門,才是省錢、省事的關鍵。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盡量選擇有知名度的團購網站,最好有退款保障;其次,要注重商家口碑,下單前可在相對有公信力的網站看網友評價,也可以看看這個商家是不是總是參加團購,一般來說,參與團購頻率太高的商家,有存在資金周轉或者其他問題的可能,而折扣太低的團購也可能意味著出品質量無保障,畢竟消費者不能指望商家虧本賣東西。另外,一定要團購前看清具體信息,下單前仔細閱讀消費規則,確認有效期、營業時間、限用人數等。而一旦遇到糾紛,也記得帶上團購網投訴電話,請團購網站來幫忙協調解決。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414/50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