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說的老家在北京,上線時間是2010年3月,創始人為徐易容,注冊用戶數大約1500萬,日UV數量在320萬左右,日PV訪問量在1.64億人次。員工人數為140人,融資3000萬美元。與的依存度為每個月為淘寶帶去7億元左右的交易額。
蘑菇街的老家在杭州,與淘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蘑菇街的四位合伙人中三位是前淘寶員工。2011年2月14日上線,創始人為陳琪,注冊人數大約在950萬左右,日UV數量在220萬左右,日PV訪問量在1.1億人次。員工人數為80人,融資2000萬美元。與淘寶的依存度:90%的商品引導到淘寶網成交,成交轉化率在8%。日均帶去淘寶的PV為500萬,UV75萬,每個月帶到淘寶的交易額為1.5億元。
提到這兩家網站,年輕人的90后或許更加熟悉,而女性朋友對蘑菇街的感情更加深厚。其實,管美麗說和蘑菇街叫電商,也不完全準確,因為它們并不向用戶售賣物品,但卻是通過交易賺取收入來盈利。它們不用自建物流i,也不用操心供應鏈,但卻可以在笨重的電商模式下邁出輕盈矯健的步伐。它們不是B2C,也不是C2C,它們是“社區化的”。
有文章稱寫道,假如淘寶上市,你是收購蘑菇街還是不收購?文章中就Facebook收購Instagram一事談開,顯然,蘑菇街在購物分享達人導購這件事上,干的漂亮。盡管淘寶也自己多次試圖去做這件事情,但都沒干過蘑菇街。在問及蘑菇街創始人是否擔心大淘寶有一天自己做導購網站威脅自己時,蘑菇街創始人陳琪表示,淘寶已經做了很多類似的產品,但是對蘑菇街沒有任何影響。“對淘寶來說,一方面對它們沒有投入優勢資源;另一方面,他們最擅長的是交易,面對的多數是商家,而做社區不是想發力就發力的,不善長的事情拼命發力是沒有用的。”
有文章稱,淘寶把蘑菇街當親生兒子一樣的通力合作,但這當做親生兒子與是不是親生兒子,差別可就大了,尤其是在財產受益上。
美麗說起步較早,走的路線同蘑菇街也不同,在蘑菇街上,最顯眼的是“購買”和“求”,而在美麗說上,則是“收集”和“喜歡”。美麗說堅持以作為主要贏利點,而不單依靠收取傭金。美麗說的家坐落于清華大學東門的華清家園,美麗說是微波營銷的高手,他們通過高質量的內容運營和豐富的活動吸引成千上萬的用戶走進美麗說,同時,微博成了美麗說最大的用戶來源。
在這一點上,蘑菇街同美麗說有著相同的路徑和經歷。但在盈利模式上,蘑菇街選擇了收成交傭金,美麗說選擇了品牌廣告。美麗說的定位在于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垂直微博,這個垂直社區的內容就是“時尚”。美麗說面向的用戶定位為“面向一線城市年輕女白領”。蘑菇街的定位則是“二三線城市中90后的小姑娘”。
在商務發展歷史中,我們能夠很容易的在線下實體店中看到導購員,那么在電子商務發展中,同樣誕生了這樣一種角色,導購網站。商家要給導購員付薪水,而導購網站同樣收傭金也屬正常,而美麗說的品牌廣告定位則打破了線下實體店導購員的傳統身份。
這是一種新生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需要面臨諸多考驗,社區定位與盈利模式等都是大的挑戰。而這兩家公司也同樣隨時可能受到大的電商平臺和巨頭們威脅,淘寶就一直在做這樣的產品。哪一天其他的巨頭也開始自己做導購的話,他們的生存空間會怎樣?無法預測。但美麗說與蘑菇街都同時表示了自己對競爭威脅的看法。他們同時都認為像淘寶這樣的大平臺其實對自己是夠不上威脅的,同時也并不懼怕這種威脅。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如同淘寶的親生兒子 美麗說與蘑菇街不懼淘寶競爭威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507/5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