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在中國公安部的直接指揮下,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岸警方最近聯手泰國、印尼、斐濟等六國,成功摧毀了“11·29”特大跨國電信詐騙犯罪集團。昨天中午,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抓獲的126名中國大陸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國。
兩架載有犯罪嫌疑人的包機于昨天中午先后飛抵北京首都機場,從泰國押解回京53人、馬拉西亞73人。下午2點10分,在相關的檢驗檢疫程序結束后,中國公安將犯罪嫌疑人陸續押解下機,隨后立即押上大巴,離開機場,將依據我國法律進入司法程序。
此次統一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482名,其中大陸地區177名,臺灣地區286名,泰國、緬甸籍犯罪嫌疑人19名,在“11·29”專案中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詐騙蘇州一市民1260余萬元的團伙也在泰國全部落網。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安成在機場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安機關近幾年來在偵破這類案件方面已經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方法,在中國大陸起到了較大的震懾作用。
劉安成:加強了國內打擊力度、同時加強了國際警務執法工作,這類案件在不斷地得到遏制。
在此次抓捕以前,2011年,大陸警方、臺灣警方聯手東南亞等國家地區警方就已接連破獲兩起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楊東強調,這體現出我國警方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執法合作已經日漸成熟,走向常態化。
楊東:首先,執法合作的案例從反恐、禁毒這些傳統領域拓展到打擊拐賣婦女兒童、打擊電信詐騙的范圍;第二個特點就是,合作的方式越來越務實,從原來情報信息的交流、互訪發展到共同采取行動;第三個特點就是和我們合作緊密的國家也越來越多,傳統的日本、韓國合作的基礎進一步鞏固,還有新發展的這些個國家,東南亞的國家,特別是這次有兩個新的國家是斯里蘭卡和斐濟。
電信詐騙,簡單的說就是利用短信、電話、傳真或者互聯網,假冒國家機關、公司、醫院或者以朋友的名義,謊稱被騙人中獎、家人意外受傷、朋友急事等等,讓受害人相信之后,將錢匯進銀行賬戶以獲利。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接過類似的電話或者短信。
這種電信詐騙,最早是從臺灣興起,后來逐漸向大陸和東南亞滲透。受害者被騙的金額少則幾千,多則上百萬元。問題是,其實詐騙的手段已經不新鮮了,但為什么還能屢屢得手呢?該怎么防范是關鍵。
據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楊東介紹,電信詐騙大多實施跨國犯罪,不少詐騙集團實行企業化運作,分工明確,組織嚴密,打擊難度較大。
楊東:一個是不接觸你,報案人往往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作案,只知道打了電話。第二是任意選擇,利用撥號軟件順著往下撥,公安機關發現這類案件發現得晚,一般發現前兩三天被害人的錢就已經匯完了,我們在發現線索、證據,追這筆錢的時候就比較困難。因為他們轉移錢的速度非常快,幾分鐘他就可以把錢轉到他可以在街上取錢的這些賬戶,很快就把錢取走了。
除此之外,“電信詐騙”的多發與公眾個人信息資料管理不善、易泄露密切相關。公安部刑偵局局長劉安成表示,公安機關已經開始對此采取行動。
劉安成:公安機關最近開展了打擊出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這類犯罪也是電信詐騙的上游犯罪,起到堵源截流的作用。
除了破案和上游的打擊,楊東還指出,追繳涉案錢款存在更大的難度,仍有待進一步解決。
楊東:錢轉移得很快,分散得很快,而且最終的流向還是流到團伙的組織者。我們也正在和銀行、工信部門研究一套能夠很快把錢控制住的制度。
在公安機關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楊東也再次對公眾發出提醒,希望大家能夠提升防范意識,不要相信陌生電話、更不要把錢打到陌生人指定的帳戶上。
楊東:從初級形態的“猜猜我是誰”到謊稱中獎,再到冒充公檢法機關,用執法機關的公信力和信譽詐騙。騙子們會用打給你的電話號碼顯示的是110或者公布出來的報警電話號,人們就很容易輕信。還有一種渠道,就是他會從各種渠道買來有錢人的信息或者黨政干部的信息,針對性的敲詐。提醒公眾進一步提升防范意識。
推薦閱讀
近日,一個利用群發短信銷售假發票的犯罪團伙被昌平警方打掉,該團伙已對外銷售面值上千萬元的假發票,非法牟利10余萬元。 昌平公安分局陸續接到市民舉報稱,手機收到各種推銷發票的信息。警方偵查發現一個利用群發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525/6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