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院在對92個過勞死案例進行分析后發布報告稱,近年來“過勞死”發病率直線上升。其中以男性居多。IT行業“過勞死”年齡最低,平均只有37.9歲。生活不規律、工作壓力大是罪魁禍首。
加班成為潛規則。
滬上一項調查也顯示,參加調查的人中工作時間在8小時以上的將近5成,有將近3成的人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而對于加班問題,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上海不常加班的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3.1%,常常加班的人已經接近了50%。
IT行業更是加班的重災區。華為的床墊文化雖然備受爭議,但是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加班似乎已經成為IT行業的潛規則。
從事軟件設計的小錢告訴記者:“我是標準的朝九晚五。”對于他而言加班是稀松平常的事,即使手邊的工作已經完成也不會準時離開公司。對此,上海商報特約評論員,前程無憂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告訴記者。“加班不應該成為公司維持競爭力的手段。但是多數IT企業都有加班文化。”
馮麗娟說,加班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概念,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企業的老板熱衷加班,員工為了跟老板有更多接觸,給老板一個好印象而主動選擇加班。有些員工礙于企業的加班文化,被動地選擇留在公司。有些IT企業為員工打造了非常舒適的辦公環境,例如提供躺椅、健身設備,甚至每天提供5頓餐飲,員工可以隨時享受公司提供的福利。“企業提供這些優質的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員工上班和下班的界限,模糊了員工的公私時間。”馮麗娟告訴記者。
員工如何說不
●前程無憂支招:
第一:員工可以選擇晚到
IT企業一般都是彈性工作制,如果員工想好今天要加班,他可以選擇晚到。
第二:和同事溝通,獲得大多數的支持
如果遇到下班時間到了,同事都沒走,自己也不好意思下班這種情況。此時員工可以與部門同事溝通,獲得同事的支持。大家結伴下班也緩解了第一個退場的尷尬。
第三: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有時,員工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是必要的。
壓力山大的IT員工
頻繁更新是整個IT業的主旋律,這也鑄就了IT行業節奏快、壓力大的行業環境。
近年來,IT員工猝死、過勞等新聞時常出現于報端,這與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出差頻繁、應酬多、睡眠少、壓力大密切相關。坊間有一種說法,何為IT?IT=I’m tired(我累了)。這些勞累來自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夾擊。
曾有媒體援引一位上市IT公司技術總監的話,“工作忙碌時,一方面精神非常緊張,另一方面又非常困。感覺腦袋里都是漿糊,只能靠咖啡、茶來保持清醒。偏偏我們這幫人,由于總是加班、熬夜、飲食沒有規律,普遍都有胃病,咖啡、茶對胃的刺激很大,不喝又犯困,真是自我折磨。”
●前程無憂支招:
馮麗娟認為IT行業的員工要更應該懂得自我調節,規律休息飲食并堅持鍛煉。首先,員工在入職前就要有清晰的認識,IT行業瞬息萬變,頻繁更新更是該行業的主旋律。第二,要學會張弛有度。在完成一個項目后,要有一個自我調整的緩沖期。第三,做好職業規劃,要懂得取舍。IT行業有個特點,競爭往往來自于企業內部。面對同事加薪、跳槽,員工要放平心態。犧牲健康來換取升職加薪,實在得不償失。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四,要按時體檢。員工可以積極地向企業提出合理的福利要求。
與此同時,隨著過勞這個話題被社會所關注,IT企業也越來越重視員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馮麗娟告訴記者,員工身體狀況不佳反而影響運營效率。有些企業鼓勵員工放假,配備心理咨詢師,教導員工自我放松的方法。
推薦閱讀
27歲的杜羅夫>>>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T職場人士如何緩解壓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01/6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