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最有效、最持續的方式就是與企業特色、商業模式相結合,這將成為企業創造社會價值與可持續發展最有力的路徑。“企業不僅出資捐助做公益,同時還積極創新產品,力爭用先進的技術更精準、更安全、更高效地為這些患兒的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就是一種基于自身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平時走路甚至很難超過30米的婷婷(化名),“六一”兒童節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和同齡小朋友們一起嬉笑追逐。
然而,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下稱“先心病”),這個愿望,在過去的12年,只是一種奢望。
一年前,幸運的婷婷由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飛利浦”)全額資助,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進行了手術,身體狀況開始逐漸恢復。而這樣的救助案例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多。
大病致貧 醫保先行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先天性心臟病童的比例約為新生兒的8%。至12%。,每年新增15萬左右的病童,目前約有250萬兒童正在遭受這種疾病的折磨。
先心病屬于新生兒出生缺陷,在我國出生缺陷中排在首位,同時也是5歲以下兒童的首位死亡原因。但在現有的醫療條件下,大部分先心病并非疑難雜癥,盡早發現,及時治療即可。在世界范圍內,去年,先心病兒童術后康復率已達98%。
然而,對這些先心病患兒的家庭而言,疾病帶來的不僅是父母,乃至整個家庭精神上的痛苦,高額的治療費用更成為沉重的負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很多家庭也由于資金問題而未能讓患兒得到及時救助。
事實上,不僅是先心病患兒,血友病、白血病、腦癱……任何一種重大疾病都會成為“枷鎖”,舉債治病、“大病致貧”也是很多患兒家庭的無奈現狀。
2010年6月7日,衛生部、民政部聯合發文,開展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兒童先心病和白血病率先列入救助保障范疇。
衛生部在談及兒童“兩病”救助保障時透露:“我們希望從這兩種大病入手,逐步實現新農合大病統籌報銷70%、民政的大病救助解決20%、個人只承擔10%費用的醫療保障格局。”
在新農合政策范圍內報銷水平提高到70%的基礎上,我國逐步開展了提高農村兒童先天性心臟病、急性白血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2011年以“省”為單位全面推開,并同時啟動了終末期腎病等6類新增疾病試點,有關疾病實際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新農合制度參合人數一直維持在8.3億的高位,參合率歷年穩定在95%以上,并有所提升。
在2012年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衛生服務工作會議上指出,今年將繼續擴大大病保障范圍,開展肺癌等12類重大疾病的醫療保障試點工作。
根據要求,全國各地區要從新增資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探索建立省級統籌基金,用于重特大疾病保障,并與醫療救助有效銜接,使重特大疾病補償水平達到90%左右。
如果受重傷或得大病,很多孩子不得不跨市跨省治療,集中涌向北京、上海等醫療水平高的醫院。對于貧困地區的家庭而言,目前的兒童大病救助體制依然存在諸多“瓶頸”。
目前兒童醫保體制缺陷并不僅在于跨地域治療的報銷問題,我國的醫療保障體制,要求個人和醫院結賬,看病花多少錢,先由病人自付,然后再拿票據按比例報銷,這也導致很多大病患兒的家庭因無法籌足治療費,而放棄治療。
在國外,很多國家采取的方式則是患兒家屬只需支付個人自付部分,而可報銷部分,則由政府、保險公司和醫院結賬。
為了讓更多的大病患兒獲得治療機會,僅在兒童先心病領域,就有很多公益機構和企業的身影,天使陽光基金、思源焦點公益基金、飛利浦、中國移動等都積極參與其中。衛生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共有3844名農村先心病患兒得到免費救治。
新路徑探索
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也對兒童大病救助難題頗為關注。王振耀表示,在兒童大病救助上,有農村新農合、城鎮醫療保險,民政部還有醫療救助基金,這是政府層面建立的兒童大病醫保救助體制。
與此同時,在完善醫保體系之外,部分經濟發達地區政府也嘗試新的路徑對貧困家庭的重大疾病患兒進行慈善救助。
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城市,也相繼建立了專項兒童救助類保險或救助基金,作為兒童醫保的重要補充,對重大疾病患兒進行救助。
去年,江蘇省開始探索試點貧困家庭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設立專項救助資金。據介紹,該資金由財政預算金、慈善募集款、福彩公益金按照5:3:2投入。其中,省級專項救助資金總額每年達4000萬元。
這是目前國內唯一在“省、市、縣”三級全面形成制度性安排、實行兒童重大疾病慈善救助的省份,三級財政累計資金投入已達數億元。
此外,諸多NGO、企業等也非常關注兒童大病救助,積極探索民間層面的救助體系。
2008年,如新與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共同成立“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并計劃在10年內注入1000萬元資助基金,專用于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醫療補助。
2011年,飛利浦攜手北京兒童醫院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在全球兒科影像大會上正式啟動“飛利浦先心病慈善救助項目”。
今年開始,由鄧飛、薛蠻子等民間人士發起的“兒童大病醫保”公益項目則以商業保險的模式對兒童大病救助模式開始了新探索。
然而,公益項目和企業捐助資金有限,救助額度不高,覆蓋范圍不廣,這些難題都困擾著兒童大病救助,如何建立可持續的路徑和模式,也成為兒童大病救助領域備受關注的話題。
事實上,兒童大病救助并不僅僅是哪一個層面可以簡單承擔并解決的問題,更為可持續的救助方式則是探索政府、民間組織、企業社會公民“三位一體”的保障機制。
我國針對兒童大病救助的體制將日益完善,而企業踐行社會責任的方式也將更為多元化。從企業的角度來講,結合公司業務實踐,用創新的產品服務大眾也是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
例如,飛利浦公司在積極資助先心病患兒接受治療的同時,也不斷增加研發創新的投入,試圖提供更符合需求的醫療解決方案,為改善兒童健康狀況做出諸多努力。
醫療專家認為,兒童,無論生理、心理,還是病理都區別于成人,因此,兒科診療需要針對患病兒童的特點予以特別對待,并在診療的過程中給予更多的呵護。
推薦閱讀
[ 院線公司對優質地段的爭奪也進入白熱化,萬達院線如果固守萬達廣場將會失去萬達廣場之外的大批優質商業地段的市場 ] 如果不是機緣巧合,大連萬達集團(下稱“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或許不會考慮做院線,也不會有今天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新公益探索關愛兒童健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01/6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