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淀區委書記隋振江接受采訪。
海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多所名校和科研機構的聚集地。在每個區縣各自發展的定位中,海淀與其他區縣相比,最大的優勢和特點是以科技優勢為核心的競爭力。
然而,中小微企業成長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科研成果轉化難成了擺在眾多準備到中關村核心區發展的企業面前的“三座大山”。
近日,海淀區委書記隋振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海淀即將出臺“1+10”政策體系,通過“1個若干意見、1個資金管理辦法、10個支持辦法”,提供政策、資金支持與針對性服務,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
海淀本月出臺“1+10”政策體系
海淀區“1+10”政策體系名為“核心區自主創新和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包括“1個若干意見、1個資金管理辦法、10個支持辦法”。
海淀區委書記隋振江介紹,該政策體系的總體思路是突出自主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這條主線;避免普惠式,突出重點;重視小微企業成長發展;政策、資金支持與針對性服務并重;在資金使用上采取補貼等無償補助資金和引導基金、股權投資等權益類資金并用;強化統一的預算安排、支持方向、申報平臺、審批權限、管理流程機制等。
隋振江說,這一體系審議通過后,將向社會發布一個若干意見和第一批《海淀區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辦法》。第二批促進旅游產業和商業服務業發展支持辦法也將于本月底發布。
設立1億元人才發展資金
海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自2011年開始,決定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隋振江介紹,海淀區為試點中關村人才特區政策,特別制定了《海淀區推進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若干措施》,設立1億元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建設首都創新人才發展大廈和中關村高端人才創業基地。
“目前已入駐50余戶高端創業企業,還吸引天使投資人辦公室入駐。”隋振江表示,為了讓引入中關村核心區的人才能安心落戶,海淀區今年計劃建設人才公租房4400套,幫助解決戶籍和子女就學問題,同時還對杰出人才給予最高20萬元獎勵等措施,支持高端人才引進和鼓勵創新創業。
2015年建成中關村科學城
中關村科學城是市委市政府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海淀區正積極推進中關村科學城建設,預計到2015年建成。
據介紹,中關村科學城以首體南路、學院路、中關村大街、知春路為H形框架,面積大約75平方公里,是中關村核心區的核心,同時也將是世界上科教智力資源和高科技企業最密集的區域。
建成后,這一區域將匯集以清華、北大為代表的一批國家重點高等院校,以中科院所屬院所、航天五院為代表的一批國家級科研機構和以聯想、百度(微博)為代表的1萬多家高科技企業。
屆時,這一地區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分別占到全國的1/3。
□對話·海淀區委書記隋振江
海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須鞏固軟件網絡主導地位
■文化與科技融合
1億元資金扶持文化創意產業
京華時報(微博):作為全國多所名校和科研機構的聚集地,海淀區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很迅速。海淀是如何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
隋振江:經過多年的扶持和持續的發展,海淀文化創意產業保持了首都排頭兵的領先優勢。去年海淀區文化創意產業已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28%。從2006年以來,文化創意產業收入保持年均17%的增長,去年實現收入3033億元,實現稅金162億元,從業人員達到40萬人,主要指標均占全市文創產業的40%以上。
目前,海淀正研究并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探索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專項工作機制。同時明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向,即鞏固軟件網絡及計算機服務業占全區文化創意產業收入比重67%的主導地位,大力發展旅游休閑、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設計服務等四大優勢產業。海淀區還實施了區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認定和管理辦法,已評定了7個集聚區,每年拿出1個億設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文化創意企業做強做大。
■南優北拓
名校分校落戶海淀北部地區
京華時報:作為高科技企業高度集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海淀區,為何將“南優北拓”作為產業空間布局思路?目前海淀區在南部土地騰退、城中村改造,北部地區交通、醫療、教育、保障房建設等配套設施籌建方面有哪些規劃?
隋振江:海淀以西山山脈百望山為界,分為南部和北部地區。海淀南部地區是建成區,可建設用地很少,只能加強土地整理,進行空間資源的優化整合;北部地區是海淀的戰略腹地,2010年北部地區規劃調整后,建設用地為69平方公里,總建筑規模約4600萬平方米。
在南部產業空間優化方面,圍繞“宅基地騰退上樓,舊村整體拆除,原址實施綠化,集約土地發展產業,實現環境改善和農民可持續發展”展開。啟動了以唐家嶺村為代表的8片20個重點村的城市化改造工程,累計投入近150億元,拆除舊村院落6100多個近300萬平米。
在北部產業空間拓展方面,重點加快建設北部研發服務與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啟動了重大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工作,比如清華附中永豐分校、101中學溫泉校區項目、翠微小學溫泉校區等一批學校落戶,醫院、主干路、保障房也都在籌建。
■建設智慧海淀
建一網一庫一平臺服務居民
京華時報:前不久,海淀制定了智慧海淀建設發展綱要,建立了“一網一庫一平臺”綜合信息系統,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隋振江:建設智慧海淀,就是通過建設區域基礎信息平臺,健全完善統一的標準規范和保障措施,初步實現城市運行狀態實時感知、信息資源融合共享、各領域服務智能貫通的智慧城市形態。
在海淀,區域科教智力資源密集,高新技術企業眾多,建設智慧城市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比如清華園街道,依托清華大學科技創新優勢,共建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涵蓋業務包括餐飲、維修、票務的預訂以及信息咨詢等22類服務內容,涉及40多個服務點,社區居民需要時,只要撥打統一的服務熱線或登錄服務網站,就可以獲得相應的便民服務,獲得社區群眾的一致好評。清華園街道還推出了智能居民一卡通,通過采取“實名制、一卡通”模式,全面記錄居民的個人信息,實現了電子化管理。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6月12日消息,美國IT網站TechCrunch今天發表署名約什·康斯丁(Josh Constine)的文章稱,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宣布與Facebook展開合作,從而聯手打擊其共同的敵人谷歌。文章指出,兩家公司的合作方式可能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淀將出臺1 10政策體系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12/6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