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彤認為,技術起家在中國難以持續。“我在美國一家知名媒體上看到過一組數據,比較中美互聯網企業的不同,在美國,很多創始人非常年輕,成名時不足25歲,而且多為技術核心者,創立的這些公司有可能做大,或者被高價賣掉。在中國,創始人多在32歲到35歲之間成名,而且大多并非技術出身。”在王樹彤看來,在中國創業,關鍵在于創業者在企業管理和市場運營方面的能力。
對于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來說,創新成果不被保護成為最大的風險所在。“在中國互聯網領域,創新成果很容易被抄襲復制,這意味著不是快魚吃慢魚,而是大魚吃小魚。”王樹彤介紹說,以博客和微博為例,最先做技術創新的公司都銷聲匿跡了,大公司通過復制和推廣迅速將創新成果據為己有,造成大公司壟斷,小公司無法成長的惡性循環。“小公司承擔了創新風險,但大公司可以通過資源、人力、品牌的優勢迅速把小公司滅掉。”
“在夾縫中求生存。”徐德塵坦言,“在大公司的夾擊下,創業壓力非常大。”但他仍篤信,隨著創業環境的逐步完善,“成功的機會仍然很大,如果可以,我們也會把公司遷到美國去。”
技術出身的趙偉認為,技術革新永遠在市場上具有致命吸引力。“蒸汽機時代,超越蒸汽機的不是更好的蒸汽機,而是內燃機。馬車時代,超越馬車的不是更好的馬車,而是汽車。我相信,只有顛覆性技術革新才能創造新時代,打破所謂的環境、概率和常規。”
美國會論證“中國出不了喬布斯”
今年5月,美國國會舉行了一場聽證會,對中國的創新政策和成果作出評估,認為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取代美國,但需要警惕其“山寨”能力。
與會者認為,中國出不了喬布斯的原因有:
人員冗繁、利潤有限、外國技術支持不夠等經濟因素制約;
中國教育系統一貫不支持大膽想像而是推崇服從上級;
缺乏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
推薦閱讀
【核心提示】: 每個父母都視子女為掌中寶,給予各種方式的寵愛,當然,也享受這些小精靈給家庭帶來的幸福,微博上曬幸福已經成為習慣。 但是,我們不得不鄭重提醒,請不要在網上隨意“曬幸福”,否則,很有可能被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90后”創業:世界因輟學生而精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26/7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