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世界因輟學生而精彩?
2012年6月,“高考季”,全國有915萬名中學生走進考場,面對人生第一個轉折點,他們大多生于1994年。
同時,“畢業季”即將來臨,全國有680萬大學生即將走出校門,面對從“校園人”到“社會人”的轉變,他們大多生于1990年。
他們是同一個群體,“90后”。
這個月,生于1994年的徐德塵剛滿18歲,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高考,開始創業。在徐德塵看來,“90后”創業,“是時候了”。
天下是輟學生的?
有人說,如今已是輟學生的天下。
我們在追捧輟學生史蒂夫·喬布斯的iPhone電腦和手機,我們一刻也無法遠離輟學生比爾·蓋茨的Windows操作系統,我們在用輟學生馬克·扎克伯格的交友平臺(Facebook)。這個世界,因為輟學生而更加精彩。
5月18日,Facebook在全球投資者的追捧下登上紐約達斯達克交易所,徐德塵的精神偶像馬克·扎克伯格以135億美元身家成為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
這些神奇的商界領袖似乎擁有一些共性少年得志,顛覆性技術革新,開創新時代,當然,他們都提前離開校園,自己“創業”。徐德塵深受鼓舞,希望自己能成為中國的扎克伯格,而他的在聊網就是中國版的Facebook。
在聊網是一個致力于中美兩國青少年交友溝通的平臺,由一個平均年齡僅為19.5歲的團隊打造而成。“我們的CEO 15歲時開始創業,在美國創辦了兩家盈利公司,19歲回國,在全球雅思做到總監級別,又在長沙子明教育做到執行校長。”談及另一個合伙人,徐德塵贊賞不已,唯一的分歧是徐德塵選擇“暫緩上大學”,“而他是不再考慮上大學了。”
“激情對于創業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或許它不是全部,但它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徐德塵說,“我敢于放棄高考,放棄就讀國外名校的機會,是因為我對自己創業有信心。”
“80后”老板,北京知道創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趙偉認為,自古英雄出少年。“2011年1月,美國 《科學》雜志上有一個研究發現,從1800年到1950年所有維基百科上的名人里,有一半都是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功成名就了。而且他們發現,未來的趨勢是更年輕化。”
尤其在互聯網領域,年輕創業者的優勢更加突出。“我們是在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我們更能了解年輕人的需求,例如,Facebook,憤怒的小鳥……它們的團隊都非常年輕,大佬們是不明白其中的玄妙和樂趣的。”趙偉說。
中歐國際學院創業學兼職教授李善友對此并不認可,創業并非越年輕越好,“大概28歲到35歲之間最適合創業,因為此時精力、激情、體力、經驗、人脈都屬于巔峰狀態,更適合挑戰。”
“我們幾個月的見識強過父輩一生”
“年輕就是資本嘛!”徐德塵說,“如果失敗了,大不了就是繼續上大學,然后再創業,年輕輸得起!”
同樣年輕的趙偉也認為,創業并非要一次成功。“馬云創業三次才做出阿里巴巴,喬布斯最初還被公司開除過,我們要勇敢試錯。”
與前輩們崇尚厚積薄發不同,兩位年輕的創業者認為,隨著創業環境的完善和趨好,創業要趁早。
趙偉和徐德塵都希望能得到天使投資人的青睞。“不只是得到資金援助,也希望能成為他們的孵化項目,得到職業經理人和成功者的指導。”在徐德塵看來,投資者和孵化器的出現讓年輕人不必積累第一桶金就可以啟動項目運作,縮短創業準備時間。
"天使’只能是你自己。”46歲開始創業的《創業家》雜志創始人兼社長牛文文認為,“天使投資人只投熟人,資本積累還是要靠自己。”“現在很多年輕人揣著想法和主意在天使投資人門口等著拿錢,現實嗎?不能依賴別人投資來創業。”
在牛文文看來,如今年輕人創業反而更難了。“我們知道早期的創業者像柳傳志和劉永好這樣的,5萬、20萬就可以創業,后來互聯網的一代,馬云、馬化騰、李彥宏,賣掉一套房50萬就能創業,到了現在,創業起碼需要200萬,創業的門檻更高了,玩票的不行。”
敦煌網創始人王樹彤也認為,現今創業對啟動資金要求更高,發展空間卻越來越小了。“1999年底創辦卓越網的時候,在思考做門戶、游戲、旅游還是電子商務呢?市場上一片空白,只要選定了,扎下根,堅持下來就能成。”如今,跑馬圈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年輕人創辦的小公司就是夾縫中求生存,更艱難了。”
“螞蟻想斗過大象很艱難,可大象想踩死螞蟻也不容易。”生于1985年,16歲就開始打工創業的芳草集品牌創始人兼CEO呂長城認為,小公司自有生存之道。
互聯網被稱為年輕創業者和富豪的聚集地。“互聯網大大降低了創業門檻,可以實現產品、銷售、推廣的最低成本和最大效益之間的統一。”在王樹彤看來,與做實業不同,互聯網行業起步容易持久難,“一旦談及發展,很多青年創業者就遇到瓶頸了,財務問題、招聘問題、員工穩定性問題,沒有鍛煉和見識,怎么解決?”
但在趙偉和徐德塵看來,見識的途徑不僅僅是數十年前的上山下鄉、親力親為。“通過網絡,我們可以有更宏大的視野,從國內到國外,從高層到底層,從成功者到失敗者,都是我們的老師,隨著人類發展速度的提高,現在我們幾個月的見識可能就遠超父輩一生的見識。”
每天,徐德塵、趙偉和呂長城都會做同一件事,看徐小平、潘石屹、馬云等人的微博、訪談等,并通過各種方式與他們交流。“我們有更多的導師,更多的學習機會,我們在一邊創業一邊成長。”
技術起家在中國行不通?
十年前,有人說,中國不可能有比爾·蓋茨,因為中國的市場環境不夠自由。一年前,有人說,中國不可能有史蒂夫·喬布斯,因為中國的創新體制不夠完善。現在,有人說,中國不可能有馬克·扎克伯格,因為中國的創業模式不夠先進。
“對于創業來說,市場因素遠比技術因素更重要,在中國尤其如此。”王樹彤曾于上世紀90年代初在微軟公司任職,在當時,喬布斯的iTunes系統已經獨具特色,IBM的操作系統OS2也被公認為“業內最牛的技術”。“但結果呢?微軟憑借對市場卓越的洞察、領悟和了解能力,一路打敗競爭對手,成為最后的贏家。”
當然,喬布斯和IBM最終都憑借技術創新贏得了一席之地。但在中國,“可能性太小。”王樹彤認為,美國是典型的技術革新驅動型創新,中國的主流商務模式是市場運營驅動型創新。“配套機制非常不同,在美國創業,從學校到風險投資,到職業經理人團隊,有整個支撐體系,而在中國是沒有的。”“在中國,職業經理人非常少,創始人往往要身兼多職,成為多面手,這其實降低了創業成功的概率。”
推薦閱讀
【核心提示】: 每個父母都視子女為掌中寶,給予各種方式的寵愛,當然,也享受這些小精靈給家庭帶來的幸福,微博上曬幸福已經成為習慣。 但是,我們不得不鄭重提醒,請不要在網上隨意“曬幸福”,否則,很有可能被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90后”創業:世界因輟學生而精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26/7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