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如何成為穩增長新軍系列之四
編者按:搶新聞向來是媒體的強項,不過,對于已經上市的國內傳媒業公司來說,單憑這一點已經不足以讓投資者心動,于是,在抓住傳媒主業的同時,他們逐步把搶新聞的勁頭移植到搶新興產業上來,通過參股創投企業或者是游戲產業等,呈現出“兩翼齊飛”的格局,為國內經濟穩增長提供了可供借鑒之道。為此,本刊特組織了這一組系列報道。
文化產業亟待金融資本輸血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現身IPO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我國將有更多文化出版傳媒企業通過股票、債券等方式融資,同時,也將有更多的優勢出版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進行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
中國科技出版傳媒現身IPO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我國將有更多文化出版傳媒企業通過股票、債券等方式融資,同時,也將有更多的優勢出版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進行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
伴隨著文化產業振興政策的不斷出爐,我國的傳媒業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滬深兩市,我國傳播及文化產業類上市公司有33家。而資料顯示,目前排隊IPO的文化類企業多達20家,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已經出現在中國證監會初審的名單中。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的傳媒行業雖然市場規模巨大,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傳媒業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但是未來的增長空間巨大。
同樣,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數字網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無疑會給傳媒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并且隨著國家把文化產業提高到戰略層面,社會各界加大投入也會給傳媒業的飛速發展提供更多燃料。
政策助力傳媒業發展
金融資本輸血文化產業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鋒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文化企業規模都較小,市場化運作還不夠,民營資本的進入還遠遠不夠,雖然我國民營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領域也有不少,但是他們沒有合法的權力,因此,這方面的改革還要繼續,而國有壟斷必須要最終打破。另外,既然是產業就要和資本市場融合。‘十二五’期間,我國文化傳媒產業的發展不僅要實現市場化、產業化發展,而且要實現資本化、證劵化發展。”
事實上,我國擁有十幾億的電視受眾群體,另外智能手機用戶也是逐年增加,這些數據的背后說明我國的文化傳媒市場龐大,但是,我國的文化傳媒企業仍缺乏大集團企業。在采訪中,多位業內專家也均表示,我國的文化傳媒行業內公司規模較小。“相對于國外文化傳媒產業的GDP貢獻來說,我國傳媒產業的GDP貢獻更是相形見絀。”在中國傳媒投融資市場表現較為活躍的資深人士,史坦國際董事長蘇綱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蘇綱憲看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發展瓶頸。特別是,目前文化傳媒企業大多數是微型企業,面臨著金融服務方面的瓶頸。因此,需要國家層面建立和完善微型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拓寬貸款、擔保、融資的渠道,滿足文化傳媒產業所擔負的社會引導功能,又能夠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效益,符合文化產業的特性和發展規律
同樣, 齊勇峰也表示,我國的文化產業處在發展期,優質產品較少,這種跑馬圈地的粗放式發展是我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階段。另外,人才的缺乏導致了我國文化產業中的創意少的原因,而隨著資本的進入,企業的壯大,人才儲備的增多,通過市場充分的競爭,沒有創意的企業則會被大浪淘沙沖洗掉,而優秀的企業則會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的戰略投資者。
而在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沈哲彥看來,我國傳媒業面臨的最大發展瓶頸,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等原因,導致傳媒業受政策周期影響較大,尤其是廣電業的相關政策,經常出現反復;第二,新舊媒體融合效果不太理想,傳統媒體仍然受到新媒體強大沖擊。
兼并重組成未來發展趨勢
科技出版現身IPO初審名單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的傳媒及文化類上市公司的業績要好于往年。而從增長率來看,漲幅超過100%的公司分別為華錄百納、大地傳媒、長江傳媒、鳳凰傳媒和藍色光標,他們一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26.23%、252.58%、237.37%、116.79%和103.37%。
記者查閱上述幾家漲幅較大的公司資料發現,大地傳媒和長江傳媒主要是因為公司借殼后,注入優質資產增厚公司利潤;而鳳凰傳媒的發展主要是公司在保持主業發展的同時,積極的以并購的方式擴大市場份額,而數字化轉型將是公司并購的主要思路之一;鳳凰傳媒的文化Mall建設項目全面鋪開,意在打造多元業態創新盈利模式;同樣,對于藍色光標來說,其兼并重組策略也是公司業績增長的最大動力。
中投顧問研究員蔡靈則表示,未來我國將有更多文化出版傳媒企業通過上市、債券等方式融資,吸引更多資本投入文化產業,同時,也將有更多的優勢出版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進行跨媒體、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優做強。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今年5月份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以整合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為主,組建四個大型出版傳媒集團。一是中國出版傳媒集團,以社會科學、學術出版為主業;二是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以教育、教材、教輔出版為主業;三是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以科研、科普、科技類出版為主業;四是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以外文出版為主業。
據相關知情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出版傳媒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和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三家出版集團都成立了股份制公司,目前股改已經完成。其中,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計劃爭取年內實現IPO。
事實上,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相關人士曾在5月份對記者表示,公司IPO材料會在5月份報證監會,然而,在證監會6月25日公布的IPO 名單中,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公司的名字赫然出現,該公司擬上市地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保薦機構為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備注狀態是“初審中”。
另外,從目前IPO企業申報情況來看,全國還有20多家文化企業排隊上市,涉及的領域包括影視、出版、傳媒、廣告、動漫等多個領域,其中圖書出版發行方面,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創業板排隊IPO,目前狀態亦為“初審中”。
推薦閱讀
記得十幾年以前,在國內各地衛星電視風起云涌之際,國內傳統的紙媒人便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紙媒的下一個奶酪在哪里?有個新聞雜志更是以《報紙已死》的標題讓我們這些報紙新聞的寫手們忐忑不安,不知道下半生去哪里>>>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27/7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