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未鵬看重“思維模式”;《暗時間》中的一大部分——《思維改變生活》介紹了人類的大腦運行機制和思維方式的種種缺陷以及改進思路,可以說《思維改變生活》是書的精華,尤其是主打文章《逃出你的肖申克》。
劉未鵬自己把這本書分為三塊,《暗時間》介紹時間管理、記憶與學習的原則和方法;《逃出你的肖申克》用了大量的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生物學等觀點來講思維模式,這也是他會一直持續關注下去的主題;《跟波利亞學解題》,講數學和算法。
《逃出你的肖申克》是劉未鵬近3年的累積,“我有一個習慣,一旦想到一個主題,平時的閱讀和思考就會有一條主線。很多作者寫作都是這樣的,你會在他們書中看到這樣的話:‘多少多少年前,我產生了一個想法’……一旦有想法我就會記錄下來。有時候一個在腦子里覺得兩句話就能說清楚不需要記下來的東西,一旦開始往紙上寫下來,就自然而然能得出更多的結論和東西,越寫越多,最終關于問題的所有方面都被推導出來展現在我們面前。”接下來我們可能看到一本獨立出來的《逃出你的肖申克》。“有可能。”
《暗時間》與劉未鵬身上另一個有趣的苗頭,是Pop Science(科普,大眾科學或者說流行科學)在中國的發展。這是更讓人欣喜的、值得討論的話題。對于本土的Pop Science現狀,劉未鵬這么看:“有好的苗頭,而心理學是發展Pop Science最好的切入點,因為它最容易影響到每一個人,最容易被人接受和認識。10年前,人們對心理學的認識恐怕還只是心理問題、心理咨詢、弗洛伊德、抑郁癥、讀心術這些字眼,總覺得關心心理學的都是些心理陰暗或有問題的家伙,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普通人的生活、職業等等,都和心理學息息相關,5到10年之后,會是本土科普作家發力的最佳時機;在現在這種經濟和社會大背景下可能有些吃力不討好。我非常希望看到科技媒體加速發展。”
《暗時間》和劉未鵬都以網絡為原點;互聯網是Pop Science、DIY科學、極客文化的巨大溫床。這里必定會繼續涌現一批草根“技術宅”,橫跨科學、技術、翻譯、文學甚至藝術與設計各領域。對他們來說,時髦的社交媒體等等工具可能只是曇花,他們需要根植于值得長期關注與開發、能被深入利用的網絡工具與資源,例如,穩定的技術型博客群和開源論壇。
劉未鵬在研究生的時候玩Twit-ter。“在網絡、SNS、即時通訊上,我都是很快就不玩了,Twitter也只玩了一年。在大三大四的時候,我就開始只用郵箱。我有一個理念,有時間還不如看書,因為那些信息更聚焦、更系統、更能深入思考。”“你覺得博客會死嗎?”劉未鵬斷言:“肯定不會死,而且會有更長久的生命力,因為微博的存在!微博碎片化的信息更凸顯了它的價值。尤其遇到真正問題的時候,人們的目光會轉向博客。它們遠高于博客時代那些博客的質量,發出更穩定的聲音。我預期不久將來,博客有復興。這段時間相當于泡沫,和界面設計一樣,以前滿大街都是花哨的設計,后來人們厭倦了,又回歸簡約。”《暗時間》開頭有這么一段: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就像一個個沙漏,每個人的沙漏里裝的沙子的總量是相當的——大家都活得差不多長。不同的是,有些人的沙漏頸部較細,有些人的沙漏頸部較粗。那些頸部較細的沙漏能夠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雖然沙子總量一樣,但卻相對擁有更長的生命。劉未鵬也許有把時間變有效的魔法,在大腦中走得越遠,在現實中就走得越穩。經過更長時間的摸索,
也許我們能看到以其他身份出現的劉未鵬,譬如科幻小說作家。“作為一個十多年的科幻迷,很想寫,但是寫不來,因為我最喜歡的科幻就是劉慈欣式的科幻,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海量的‘宏細節’(劉慈欣語),甚至有些地方對于技術細節到了癡迷的程度,有人說像看科普(這正是最吸引我的),但是要想寫到這個程度,沒有幾十年對科學技術的關注和積累是辦不到的。例如《三體》,擁有非常非常強大的技術核心,其技術密度到了第三部讀起來就像大綱,有人說按照國外的標準僅第三部就可以拆成三部,我完全同意,對我來說,中國科幻幾乎等于劉慈欣的科幻,這人是個Outlier。”
推薦閱讀
誠實守信 抵制低俗 引領風尚 清除大眾媒體廣告垃圾 6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部委聯合召開了“貫徹實施《大眾傳播媒介廣告發布審查規定》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央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暗時間》:技術男的心理學副產品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630/7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