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五期產品家沙龍在北京騰訊匯舉行,百納(海豚瀏覽器)CEO楊永智、網秦CEO林宇、熱酷CEO劉勇、智明星通CEO唐彬森、藍汛副總裁霍濤、微云即趣商務總監張禮鏡、《第一財經周刊》駐硅谷主筆駱軼航等行業人士以先行者身份,就“中國企業如何進軍海外市場?”展開了激烈的思想交鋒并給出建議。
核心基因:產品+視野
“中國互聯網如果真想去海外,我建議建立起Facebook這樣的全球一體化業務輻射能力,而不是專門搭一個班底去做海外市場“,智明星通兼行云CEO唐彬森表示,互聯網行業有馬太效應,用戶只選擇最好的,不選擇次好的。他建議,應該通過互聯網讓信息流動更快。
“視野半徑決定了你對公司未來的構想,也決定了公司將來能走多遠,”網秦CEO林宇同時表示,互聯網產品在最初設計時就應該考慮到,服務體系應該能夠擴展支持全球性的業務,語言、運營各方面是能夠擴展支持將來全球性的業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全球化的資源優化和協作。
戰略聚焦:品牌打先鋒,依托國內市場
海豚瀏覽器CEO楊永智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海外生存的三大要素需要有較好的用戶基礎,清晰化的商業模式,最重要的則是品牌。
楊永智認為,品牌背后的文化內涵也十分關鍵。“在美國市場上做到一定的用戶基數,做到一個好的品牌和影響力,然后再往全球其他國家的市場擴展”。
微云即趣商務總監張禮鏡表示,進軍海外市場應充分挖掘本土化需求,做好前期準備;做好市場預熱,找尋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充分挖掘產品落地的聯動效應。
藍汛副總裁霍濤則表示,中國網企進軍海外市場在實際執行中要考慮技術和技術環境,考慮文化,考慮商務環境,考慮對方政府的一些政策,然后就是合作伙伴和合作廠商。
唐彬森則認為,“很多國際化的公司首先思考產品的架構、服務器體系、運營體系是不是做到全球化。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想去海外一定要依托中國市場強大的輻射力。”
“在創業初期,找合作伙伴一定可以降低成本,雖然需要分享收益,但也可以降低你的初期風險和成本。”林宇表示。
劉勇認為,內部制度體系的建立也是中國網企站穩腳跟的必備要素。 “新的行業機會在手機端,但每個產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內部體系,通過復雜的數據挖掘用到下一代產品中。”
推薦閱讀
中國官方制造業PMI仍在榮枯線上方,匯豐PMI則創下三個月高點,制造業筑底企穩的跡象進一步顯現。尤其占據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中小企業經營活動有明顯改善,更加令人鼓舞。 不過內外需疲弱導致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經濟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探索中國網企進軍海外:視野全球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803/7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