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批復蘭州新區為國家級新區,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和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后,國務院批復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
與改革開放初的深圳等五大經濟特區和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一樣,國家級新區凸顯出了新的全國性經濟地理規劃,即在每個經濟發展帶確立一個國家級新區作為輻射節點,發揮其磁場效應。如浦東新區旨在提升上海及長三角國際競爭力,濱海新區作為環渤海地區的新增長點,兩江新區為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區,舟山新區為落實海洋經濟,新的蘭州新區則旨在走合理工業化、城市化道路。當然與深圳等經濟特區等不同,國家級新區在區位選擇上強調均衡布局,帶有緩解東西、南北發展差距之訴求。
不過,綜合深圳等經濟特區等的成功經驗,不難發現真正助推特區成功的,并非是單純的政策優惠,而是這些特區在政府職能上實現了從管理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型。如深圳特區對全國產生的輻射帶動效應,就是政府通過在特區的先行先試,探索了一個有效的政府服務經濟的機制性框架,降低了因管制等帶來的交易成本過高等問題,而中關村高新科技園的成功,本質上也是政府部門很好地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務,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了特區或園區內的經濟內生活力。
可見,當前國家級新區的真正優勢,并非是單純的稅費減免等政策優惠,而是如何厘清政府與市場的行權邊界,緩解公權力越位、缺位、錯位等問題,促進政府職能的公共服務化轉型。事實上,如果政府公共服務轉型的不到位,導致帶有政策優惠的試點地區,更多是一種現有經濟部門的簡單位移,并未給當地帶來增量效應,即企業為爭取稅費減免等,從其他地方搬遷至具有政策優惠的地區。而這無疑意味著無法享受政策優惠的普通地區,在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上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被抽取”效應。因此,目前各地都想方設法申請國家級新區,除基于爭取自身行權自由外,還存在阻擊當地經濟部門被抽離之考量。
與此同時,如果把國家級新區建立在單純的政策優惠等吸引力上,其所聚斂的優勢不僅不穩定,而且隨時間變動將呈邊際遞減態勢。試點地區的政策優惠本身是個時點性概念,而一旦政策優惠消失,過度倚重政策優惠的新區,其優勢將不再。
因此,當前國內多地經濟結構日趨同質化,先發展地區競爭優勢不穩固,既反映政策優惠對經濟資源區域配置的直接影響力,如上海和深圳在金融領域的競爭格局,不斷交替,又透射出現行制度存在較強的管制剛性,且政策優惠只是對這種剛性的非穩定軟化,而要軟化剛性,需在機制和制度上強化政府職能的公共服務化轉型,走出一味靠政策優惠等思路。
不論是經濟特區還是國家級新區,其核心競爭優勢不完全在于政策優惠,而是政府職能公共服務化水平提升。同時,國務院設立國家級新區,也旨在通過試點探索一套市場友好型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機制,并非優惠政策的簡單堆積。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9月7日,歐盟將決定宣布是否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進行“雙反”調查立案,但中國的光伏企業還沒有放棄最后的努力。業界普遍認為,此次歐盟立案在所難免,這讓中國的光伏企業在最后的努力顯得有些“悲壯”。 “即>>>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家級新區的核心應是政府職能轉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22/20120906/8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