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仲飛眼里,孫中山當年創辦的兩所學校——中山大學與黃埔軍校,一文一武,傳承著共同的價值。“中大管理學院從創辦以來,一直致力于將其打造成商界的黃埔軍校。我們希望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像當年從黃埔軍校走出來的人才一樣服務于社會。”讓這位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頗感自豪的是,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1985年創辦的中山大學管理學院(下稱:中大管院),已成為華南職業經理人學習和創業的良好平臺。
李仲飛認為,在國內商學院愈加強調國際化的呼聲下,毗鄰港澳、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為中大管理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忘注重本土優勢,能否為我所用、培養出符合國內市場需求的人才是當下最為迫切的。在其看來,國內商學院在發展中要遵循一個“雙元理念”:既要本土化,也要國際化。
地緣優勢
《21世紀》:中大管院作為華南職業經理人學習或創業提升的平臺,提供了眾多有利資源。地處珠三角地區、改革開放前沿,您如何看待華南的創業環境和創新氛圍?
李仲飛:華南地區,特別是廣東,自古就具有比較發達的商貿,與國外也有著比較頻繁的交流。廣東的開放意識、國際合作意識,以及創新和創業的動力在全國范圍內都比較強。去年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發布了國內城市創業創新排行榜,深圳、廣州都名列前五位。不管是從歷史,還是從當下的表現,都表明了廣東省,以及整個華南地區,在創業、創新方面在國內位置是名列前茅。
《21世紀》:商學院教育產業化,南北競爭激烈,中大管理學院商學院自身具有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李仲飛:我認為我們的優勢可以概括為三點:1.國際化,2.重點學科,3.地理優勢。地域優勢對我們的發展也很重要。珠三角地區地處中國改革開放前沿,毗鄰香港、澳門,我們可以“草船借箭”,很方便地實現學術方面的交流。我們希望通過五年左右時間的努力,做到國內一流商學院的排頭兵;而從未來角度看,也要做國際商學院里的優秀者。
雙元理念
《21世紀》:相比國外商學院培養,您認為中國商學院在哪些方面具備優勢?差距又在哪些地方?
李仲飛:國內商學院的優勢在于它的本土化,對本土環境、文化、工作等都非常了解。但明顯的缺陷在于國際化力度不夠。尤其是我們培養的學生還缺乏國際視野,國際競爭力不足,在未來發展必須注重從師資力量、生源方面加強國際化。
但是,只強調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因此中大的商學院在發展中一直都遵循一個“雙元理念”,既要本土化,也要國際化。
《21世紀》:中國的大學教育近年一直有不少爭議,商學院教育也面臨著一定的考驗,人們感覺商學院并沒有為企業培養出真正具有領導力的人才,甚至沒有為學生找到理想的工作。造成這種現象背后的原因和體制有哪些?
李仲飛:這種現象是我們長久以來的體制造成的。目前,我們的經濟還不夠發達,仍是發展中國家,又是人口大國,所以人均教育資源是很不足的。優秀師資,尤其是國際優秀師資很缺乏,所培養的學生質量自然就受到了挑戰。從制度方面來講,過去一直注重應試教育,缺乏個性化教育,造成學生動手能力等方面都比較差。這些都是造成現在國內商學院培養的學生質量與國外商學院有差異的原因。
如果商學院培養的學生是越來越差的話,生源自然會減少。但現實是,商學院作為培養精英的平臺,現在報考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對商學院的認同高,學生的就業傾向仍然是具有很好的前景的。
推薦閱讀
按理說,宜芝多已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管理六十多家門店。然而,這種系統化流程執行起來卻頗為不易。 問題的核心在于人。創始人蔡秉融對這家企業最大的投資,也是最大的挑戰,就是員工的招聘和管理。這亦是所有餐飲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遵循“雙元理念”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34/20120413/5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