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上證指數表現可圈可點,不過基金公司規模并未迎來激增。
“公司規模縮水主要是偏股型基金遭遇大額贖回,今年年初行情不錯,根本沒有想到贖回會那么嚴重。”某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季度末盤點之際,公司管理規模已經慘不忍睹。
根據天相投顧的測算,一季度末,基金總規模和去年年底相差無幾。而記者了解到,不少基金公司規模驟降,特別是偏股型基金瘦身嚴重。對比之下,一季度固定收益類產品則迎來大發展。
偏股型基金遭遇贖回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大盤漲幅逼近3%。然而,從第三方機構測算結果來看,基金公司規模并未迎來水漲船高之勢。
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部基金資產總規模為21918.40億元;天相投顧測算的一季度末數據顯示,基金資產總規模為22278.42億元,一季度基金公司資產總規模相比去年年底稍有提升。
但是,不少基金公司規模下降嚴重。上述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年底,上述基金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在300億元以上。而一個季度過去,該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尚不足300億元,幾十億規模消失。
與之同時記者了解到,上述基金公司的遭遇并不是唯一的。不少基金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均遭受贖回,特別是次新基金,雖然處于建倉期,但是不得不面臨著賺錢卻被贖回的尷尬局面。
一位基金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其供職的公司去年年底成立了一只次新基金,到2月底,這只基金的收益率在15%左右。然而,為持有人帶來回報的同時,很多持有人卻選擇落袋為安,這直接造成了公司管理規模縮水。
“據我們觀察,認購新基金的投資者多為新入場的基民,這部分人大多數見好就收。”一位次新基金管理人告訴記者。
固定收益類產品受青睞
風水輪流轉。不少偏股型基金遭遇贖回的同時,固定收益類產品卻輕易翻倍。
記者從天弘基金了解到,今年4月初天弘永利的規模為9億元,而之前3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為0.58億元,大約半年的時間,天弘永利的規模增長超過15倍。
“債券市場機會較好,股票市場沒有大牛市,債市是慢牛行情。”天弘永利基金經理陳鋼告訴記者。
除此之外,記者了解到不少貨幣基金規模也實現飛躍。規模達到400億元的貨幣型基金大約為3只。更有甚者,一只貨基的規模已經超過450億元,刷新了華安現金富利在6年前創下的415.9億元最大規模。
為控制貨基迅速膨脹,包括博時現金、嘉實貨幣、易方達貨幣、華安現金富利、招商現金增值在內的多只貨基“關門謝客”,限制大額資金申購。
從新基金發行情況同樣可以看到資金的偏好。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18只債券型基金(AB分開計算)成立,共吸金大約123億,平均發行份額為15.37億;同期,股票型基金成立38只,募集不足172億元,平均發行份額為7.15億;混合型基金成立3只,共募集規模14.27億,平均發行份額為7.14億。
可見基金發行中,債券型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偏股型基金的2倍以上。
推薦閱讀
1200位散戶參與龍泉股份詢價 報價1元-180元 <總類復分>=
新股發行改革進入實踐階段。 4月12日,龍泉股份進入首次公開募股(IPO)程序。與以往的新股IPO不一樣的是,龍泉股份首先邀請散戶投資者參與詢價。 雖然這只是一場模擬活動,散戶詢價得出的結果還不能作為龍泉股份的定>>>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34/20120413/5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