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這個名字在媒體上已經消失得太久,九零后,甚至八零后,知道她的人怕是不多了。隨著迎春大劇《陽光路上》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的播出,于慧,這位“華表”、“金雞”雙料影后,又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并引起廣泛關注。
《陽光路上》講述的是一個叫柳春香的東北農村婦女,帶領梨樹村村民成立合作社,克服重重困難擴大生豬養殖規模,解決飼料廠資金問題,找到屠宰場投資渠道的故事。其間,柳春香面臨很多反對和質疑聲,同時還遭到奸詐使壞的“錢罐子”的不斷陷害,也曾多次因丈夫楊樹根貪圖小利而陷入困境,并且面對過不止一次的提成或高薪誘惑,但柳春香始終心系合作社,全心全意地幫助村民發家致富,最終帶領合作社走上了一條新時期的金光大道。
《陽光路上》取材于吉林省梨樹縣的真人真事,劇中柳春香的人物原型即是被譽為“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第一人”的張淑香。這樣一個人物,貫穿全劇始終,幾乎所有的矛盾、事件,都是圍繞她展開的,全劇1100多個鏡頭,柳春香就占了780多個。據該劇制片人徐洪濤私下透露,制片方最初定的是閆妮,但因閆妮拒絕再拍農村戲而將選擇權交給了導演孫沙,后者決定由他的老搭檔于慧出演劇中女一號柳春香,這也是二人繼電影《喜蓮》、《巧鳳》等作品之后的第五次合作。
出生于沈陽的于慧,1986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后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劇團,并相繼出演了《家教》、《地獄天堂》、《燃燒的婚紗》、《圍城》等多部影片,但直到她在電視劇《大屋的丫環們》中飾演惠,才為廣大觀眾所熟知。接著又拍攝了陳家林執導的《武則天》和《漢武帝》兩部古裝大劇。1996年,于慧在電影《喜蓮》中扮演女主角喜蓮,有評論稱她“一改往日城市女性和古裝女性的亮麗外形,扮演農村婦女形象,用方言講臺詞,以質樸、自然的表演,表現出人物爽朗、率直、倔強、大膽追求進步的豐富性格,把人物演活了,受到觀眾喜愛”。該片榮獲了第三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于慧本人也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以及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之后,她又因電影《巧鳳》再度榮膺華表獎優秀女演員獎,進一步鞏固了其影后地位。而“喜蓮”、“巧鳳”既讓于慧享有了“中國第一農婦”的美名,同時也把她牢牢地捆在了類型化的角色上,幾乎所有的農村戲都來找她擔綱。盡管于慧試圖掙脫,推掉了包括《軍歌嘹亮》在內的一些后來反響強烈的好劇,試圖去塑造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但是,她忽然發現,“你想跳出來,你想轉型想改變,卻是那么難。也許,是我對劇本對角色太挑剔了吧。”這種無奈和無助,咬噬著于慧的心,讓她欲進不能,欲罷不甘。
這期間,于慧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她把自己給嫁了。但于慧并未因相夫教子而放棄演藝事業,十幾年來始終活躍在國內影視圈,拍攝了《生活秀》、《趙丹》、《匪娘》、《風雪金達萊》等優秀劇作,展現出其寬闊的戲路與深厚的表演功力�!讹L雪金達萊》還讓她獲得了2011年第三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農村題材電視劇最佳女主角獎。
于慧說:“我并不排斥農村戲,有好的作品,有合適的角色,我一定會接的。”因此,當導演孫沙將《陽光路上》的劇本放到她面前,邀她出演柳春香一角時,于慧的心動了,有宿命的感慨,更有創作的沖動。雖然柳春香與喜蓮、巧鳳有一些“靠色”,雖然演農婦駕輕就熟,但此人非彼人,于慧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她調動起自己的情緒,走進柳春香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態里,在這一人物身上投注了她全部的情感�!蛾柟饴飞稀肥撞x式暨媒體見面會上,記者見到了張淑香大姐——“您認為于慧演得怎么樣?”“好,演得好。”“像您嗎?”“像,挺像的。”能夠得到人物生活原型的認同,這是對演員最大的褒獎。那么,觀眾呢,觀眾會認同于慧嗎?
推薦閱讀
無論再新的技術最終還是要服務于企業,以企業為本。10年4月份在原來小企業的基礎上更名成立的山重建機無可厚非的是一家新的企業,但是做了很多創新的事情。山重建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魯峰先生在《ENI經濟和信息化》>>>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118/25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