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日本電子企業集體大額虧損,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機會。再加上電子行業向智能彩電、智能手機的轉型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和創新空間。TCL集團將把握這些機遇,力爭未來三年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
TCL集團昨天發布的2011年年報透露,公司去年銷售收入達608.34億元,同比增長17.28%;其中,TCL多媒體的銷售收入為272.52億元,同比增長16.19%;TCL通訊的銷售收入為88.13億元,同比增長16.35%。
搶占日企退出的空間
本月初,松下、索尼、夏普幾大日本電子巨頭均宣布2011財年將大額虧損,日立、東芝的利潤也同比下滑。為了扭虧為盈,日本企業紛紛對彩電業務進行“瘦身”:松下只保留一個等離子工廠,索尼退出與三星合資的液晶面板項目,夏普液晶面板減產五成。索尼、夏普、日立等都提高了彩電整機外包生產的比重。
TCL去年平板電視銷量突破1000萬臺,在全球彩電銷量中位居第七,僅次于三星、LG、索尼、東芝、松下、夏普。今年,TCL將彩電銷量目標鎖定在1380萬臺,預計比2011年增長27.1%。
李東生說,三星、LG兩家韓國企業在全球彩電業中的份額已經很高,上升空間不大。日本企業有點像20年前的歐美企業,由于日本經濟結構的原因,整體競爭力變弱,這給中國企業以機會。而在手機領域,飛利浦、西門子均相繼退出,摩托羅拉也在收縮。
所以,今年TCL在經營策略上,把成長速度、銷售規模擺在優先的位置。李東生說,利用全球電子業結構調整、行業重組的機會,TCL將保持較快的成長速度,“希望多切一點蛋糕”。同時,要進行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因為整個電子行業正向智能化轉型。
把握智能時代的商機
今年,IT巨頭蘋果、谷歌、聯想等都將推出新的電視,智能化浪潮撲面而來。李東生說,這對TCL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IT技術,將給電視機和手機帶來新的應用和市場拓展。美國彩電市場容量已從以往的3000萬臺增加到4000萬臺,在彩電向智能化轉型后,中國彩電的市場容量也將有望從4000多萬臺增加到9000多萬臺。
“當然,挑戰也很大。”李東生說,TCL多媒體(01070.HK)和TCL通訊(02618.HK)將加強協同,它們已聯合成立了智能終端技術創新委員會,尋求下一代智能終端的技術突破。
今年TCL對手機銷量沒有提出明確目標,重點在于向智能手機轉型。李東生透露,今年二季度起,TCL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會提升,目前TCL正與中國聯通一起研發“沃手機”。
TCL彩電今年也會以智能電視、3D電視作為重點,進一步提高毛利率。彩電智能化不僅帶來銷量增加,還會創造新的市場機會。目前,TCL已經與長虹合作成立了歡網公司,共同打造智能電視的內容接入平臺。TCL還與海信、長虹等聯手成立了中國智能電視產業聯盟(“中智聯”),希望制訂中國智能電視統一的行業標準。
今年上馬4.5代OLED中試線
去年年底,TCL控股55%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量產,產能已達1.8萬片/月。華星今年計劃產能進一步擴大到10萬片/月,良品率達到92%,成為TCL新的增長點。李東生預計,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全球面板業的供需將趨于平衡,面板價格未來有望回穩。
由于三星、LG正在加快向OLED轉型,因此華星今年將會上馬一條4.5代OLED中試線。但李東生認為,OLED在未來8至10年內都難以取代TFT-LCD在平板電視中的地位。
白色家電是另一個增長點。去年,TCL家電業務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近六成,達到65億元。李東生說,今年TCL會加大對變頻空調的投入,爭取讓空調產業形成經濟規模。
李東生透露,TCL家電與多媒體合作的“TCL王牌專賣店”,主要布局三四級市場,今年會從去年的800家增加到3000家;TCL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視合作的“TCL專賣店”,今年會從去年的600家增加到1000家;TCL還將在蘇寧的連鎖店內建設20個體驗店。
在兩大國際化并購項目經過七年“消化”后,目前TCL國際業務已經步入良性軌道。李東生說,去年TCL手機業務約8億元的經營利潤主要來自海外,海外業務去年為TCL集團貢獻了一半的利潤;TCL彩電的海外業務去年虧損7000萬港元,比上年虧損3億港元大為改善,今年預計可以達到盈虧平衡。“TCL堅持國際化不動搖,新興市場、自主品牌的業務是增長點。”李東生表示。
推薦閱讀
騰訊科技訊(林靖東)北京時間2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周二在巴塞羅那移動世界大會上強調,Android是一款真正的操作系統。 施密特首先讓谷歌移動產品開發總監雨果巴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TCL李東生:三年沖擊千億元銷售規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229/3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