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報道】iPhone 4S的上市讓語音助手Siri成為國內創業者新的效仿目標。對此,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表態稱,不鼓勵國內創業者類似“中國Siri”或“安卓Siri”的創業計劃,原因是投入大、風險高、技術難以實現,且難以有效“引導用戶行為”。
Siri是蘋果公司在其產品iPhone 4S上應用的一項語音控制功能,可以令iPhone 4S變身為一臺智能化機器人,利用Siri用戶可以通過手機讀短信、介紹餐廳、詢問天氣、語音設置鬧鐘等。目前Siri支持英文、法文和德文的語音識別,其中英文部分只支持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口音,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英語口音在識別上還存在困難。
Siri功能的推出令語音控制技術成為國內外新的產品開發方向,競爭對手也競相推出類似服務。據報道,谷歌此前申請的一項專利顯示其正在開發類似于蘋果Siri的語音控制技術,使用戶通過Android手機控制電視。
同時,這股熱潮也刮到了中國移動互聯網圈。有不少創業者嘗試開發類似具備語音控制功能的產品,甚至試圖將這一模式復制到更為開放的Android市場。
不過作為前蘋果員工,李開復在微博中對此類創業者做出建議,稱類似“中國Siri”或“安卓Siri”的計劃不太適合創業公司,因為投入大、風險高、技術難以實現。
李開復稱,“最近很多‘中國Siri’、‘安卓Siri’創業計劃。我的回饋:1)智能手機主界面是手觸,語音助手解決了什么真正用戶需求和痛處?2)如何克服后臺海量數據學習技術門檻?全球只有一個公司有這個技術。3)應用誰開發?自己開難擴張,用別人的應用整合不佳影響體驗,4)語音服務器和帶寬成本較大,如何克服?”
同時,李開復也對蘋果Siri作出幾點分析:1)語音識別夠精確,但語義理解困難;2)語義理解靠自然語言分析不夠,需要海量語料和反饋自動學習;3)Siri可用度不足,蘋果利用“調戲”獲取語料,學習后可提升可用度;4)防噪仍是問題,蘋果靠4S特殊硬件;5)應用結合困難,適合蘋果封閉系統;6)用戶對助手有“人智慧”的過高期望。
眾所周知,蘋果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形成巨大的品牌效應和忠實擁躉,即使在iPhone 4S并未做出顛覆性創新之后,僅憑借Siri一款輕量型服務同樣引發搶購狂潮。這與蘋果生態鏈中已經頗為穩固的用戶行為環節有莫大關系。李開復也認為,與蘋果Siri相比,國內創業者涉足這一領域,最需要解決的不是用戶問題,而是如何有效引導用戶行為。(恰克)
推薦閱讀
團購教會我三件事兒(TechWeb配圖) 【TechWeb報道】團購教會我的三件事:1)壁壘越低的事情反而越難做,你容易競爭對手也容易,加之信息普及越來越快,遲早藍海變紅海; 2)若壁壘低,要提前考慮如何構筑壁壘或專注某>>>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303/3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