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一直在外籌款收賬,目前已經籌到了50萬元,今天(8日)已經開始給員工發工資了。”
昨天,一度被外界認為已經“跑路”的星晨急便創始人陳平終于現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陳平否認星晨急便破產,稱目前正盡力恢復運營,而對于這場人心惶惶的“高管和資產人間蒸發”事件,陳平則將導火索歸因于與鑫飛鴻“合并”所引發的一系列矛盾。
與此同時,在鑫飛鴻的官網上,則公布了一封網絡會議紀要,稱計劃繼續使用“飛鴻”旗號,重建飛鴻企業文化建設,并繼續與淘寶及電子商務業務的全面開拓。
合并后遺癥?
“今天除了給員工發工資,還把欠一家科技公司的16萬托管費還上了。”陳平昨天告訴記者,由于此前拖欠了這家科技公司的管理費,公司正常運營所依賴的服務器一度被關閉,這也使企業無法進行正常的遞送。
不過,陳平認為,這一點并不是最終導致星晨急便停運的導火索。“與鑫飛鴻整合的過程中,出現了多方面的矛盾,最終矛盾升級,導致了這幾天的混亂局面。”
在外界看來,星晨急便與鑫飛鴻在去年10月就合并了,然而,昨天陳平卻告訴記者,由于合并鑫飛鴻的計劃并沒有獲得董事會的贊同,雙方僅簽訂了合作意向書,而在法律意義上,兩家公司還是獨立的實體。
不過,當時陳平個人一直在推動兩家公司的整合合作,兩家公司也的確從去年底開始啟動了網絡和業務的整合,因為他認為,“鑫飛鴻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網絡比較多,平臺速度快,兩家公司的業務可以實現互補”,不過,當時鑫飛鴻已經背負了4000多萬的債務,因此這一合并沒有得到董事會的贊成。
事實上,通過收購兼并與合作盡快擴大網絡規模,一直是陳平所希望的。在去年星晨急便啟動第二輪融資時就曾指出,預計會拿出此輪融資的70%用于兼并收購,并通過總包加盟等方式擴大縣鎮村網絡覆蓋,以鞏固和實現網點深入覆蓋和服務質量。
不過,整合工作的艱難并沒有被完全預見到。昨天,陳平坦陳,當初合并的決定有些倉促,與鑫飛鴻的整合這幾個月來,雙方的磨合不夠好,在“業務、網絡、干部、投資等方面都有矛盾”。
對于兩家公司整合中的具體矛盾,鑫飛鴻負責班車管理的一位人士也對記者透露,比如在于春節前,陳平要求與鑫飛鴻華北區的所有加盟商中止合作,用星晨急便自己的站點去派送,而鑫飛鴻方面則認為原來華北區的業務還不錯,甚至可以算是鑫飛鴻網絡中的亮點。
獨撐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昨天鑫飛鴻官方網站公布的一則會議記錄中,已經表達出了“單飛”的跡象。文中還寫道:“全體期望泰康人壽、宅急送的投資之際,星晨急便干部及員工于3月2日連夜轉移資產、且劃走華南20多萬資金,不知去向。目前的華南運作由部分網點及管理干部拿出資金來保障了正常,組建好華南團隊后,會進一步組建華東團隊,進而盤活全國網絡。”
對于鑫飛鴻的這一表達,陳平并沒有直接評價,只是向記者強調,20多萬資金并非劃走,而是用來給星晨員工發工資,而所謂“轉移資產”一說也不存在,因為辦公用具仍在辦公室,而星晨的車輛都已經作為抵押物用于還債。
不過,車輛已經用于抵押還債,也意味著星晨急便目前所承受的財務壓力。對此,陳平表示,目前要想讓星晨急便恢復運營,仍面臨加盟商的梳理、后續資金支持等多方面的問題,目前,他的主要工作也是盡力爭取華東區域業務盡快恢復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目前星晨急便所面臨的困境,作為陳平兩位兄長的宅急送和泰康保險掌門人仍未公開出手相救,而曾經兩次注資星晨急便的阿里巴巴,目前也依然保持沉默。
“目前快遞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即使在2009年以特許加盟模式從事全國范圍的快遞經營也至少需要3億以上資金支撐3至5年的虧損期。” 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對記者表示,而星晨急便先后投資、融資共計1億元左右的資金規模,遠遠不能滿足其3年擴張和日常運營的需求,沒有規模就不會產生規模效益,致使公司始終處于虧損狀態。
徐勇進一步指出,目前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快遞企業的倒閉與兼并重組是正常的市場現象。“十二五”時期,市場集中度日趨提高是必然趨勢。美國前4家快遞企業占有95%的市場份額,我國有20家內資快遞品牌,市場集中度較低。因此,兼并重組和優勝劣汰是大勢所趨。
推薦閱讀
TechWeb編輯推薦: 諾基亞引入微軟操作系統的Lumia系列智能手機,即將在4月進入中國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陳平稱已經籌集50萬元 開始給員工發工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309/3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