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一為藍馳創投投資總監姜志熹,左二春雨移動健康CEO、創始人張銳,左三諾基亞(中國)云服務項目負責人黃涌,左四蠶豆網CTO李雁川 (TechWeb魏力/攝)
【TechWeb報道】3月27日消息,春雨移動健康CEO張銳做客第154期IT龍門陣,談Mhealth的發展趨勢。
Mhealth(即Mobile Health),即通過移動設備提供醫療相關的服務。Mhealth概念在2007年首次有人提出,2009年被公眾接受。數據顯示,從2009年到2010年,Mhealth領域創業公司有100多家。
春雨掌上醫生是一款“自查+問診”的健康診療類手機客戶端,2011年11月份上線,現用戶量120萬,日活躍用戶2萬,日增新用戶1萬,今年底目標用戶量500萬。
Mhealth優勢:無處不在 無時不在
張銳表示,與PC端健康服務相比,Mhealth的優勢有三點:
第一,全球41億手機用戶,超過PC用戶量。“春雨掌上醫生堅決不會做PC端。移動端有很多東西是PC端無所比擬的。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是兩座城市,而不是PC互聯網有一個移動區。”
張銳認為,PC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之間的關聯有兩點,一是互聯網,整個地球是人類的大腦,每臺PC和手機都是大腦里的一個神經元,互聯網是連接神經元的通路。另一個關聯是用戶,PC用戶是成長起來的,移動的用戶是PC互聯網用戶移民移過來的。
第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張銳稱,有PC醫療健康曾提供問診服務,但幾年后砍掉了這項功能。“春雨掌上醫生將把問診做成要害功能,之所以能做成,是因為媒介不同。PC互聯網經常出現這種情況,病人問診時醫生不在,醫生回答時病人不在。常常是問答過程沒有結束,病人的病已經治愈了。”
張銳認為,LBS功能對人類、產業的改變,遠遠不如手機無時不在更具有顛覆性。
第三,巨量數據傳輸和處理能力。移動互聯網與PC互聯網不同,所有人拿著手機進行數據交換,結點數量變多,存在巨量的數據傳輸。
國外Mhealth模式
張銳介紹了國外有多種Mhealth模式。例如,信息咨詢公司VOXIVA,提供短信服務。用戶輸入電話號碼和身體相關情況,將個性化推薦健康信息。VOXIVA公司已經上市。
遠程監控公司Cadionet,實時監控心電圖,是Mhealth的主流模式。用戶將芯片類產品貼在身體部位,芯片會將心電數據傳輸到手機終端,采集的信息再傳到24小時監控中心,與健康數據進行比對,如果存在異常由線下醫生提供服務。
O2O模式的代表有Zocdoc,提供線下醫療預約掛號服務。該公司已經獲得了9500萬美元融資。
另外,還有EHR(健康檔案)公司,Symptoms Checker(癥狀自查)公司,遠程預警公司、手機檢測公司等。
張銳透露,在手機檢測方面,春雨掌上醫生將推出“拍人臉測試心跳”功能,支持iPhone客戶端。
分成模式做不大 商業價值來自藥店藥廠
張銳認為,Mhealth發展趨勢有三個方面:
硬件方面,手機硬件將有精度越來越高的顯示,更好的攝像頭、更好的存儲。未來三五年,手機硬件將成為推動Mhealth發展的引路者。此外,隨著監測設備的變化、檢測設備的變化,醫療檢測將家庭化、小型化。
軟件層面,目前健康類APP偏娛樂,未來將偏向健康管理、家庭醫療、生命檔案類。
商業層面,將提供數據服務、預警服務、個性服務。
張銳表示,在商業模式方面,春雨掌上醫生不會采取和醫生分成模式。“分成模式做不大。醫療和健康領域最有錢的是藥廠,我們將采集到數據進行處理,提供給藥廠、藥店、醫院,這商業價值的來源。”張銳強調,春雨掌上醫生不是一家賣數據的公司,絕不會調用個人隱私和數據。
張銳原為資深媒體人,曾歷任網易新聞副總編、《京華時報》新聞中心主任。他總結:“人生最大的度量衡就是享年多少歲,健康就是在延長生命,Mhealth的價值是幫人們管理人生最重要資產。”他表示,這也是他離職創業的主要原因。(可心)
推薦閱讀
【TechWeb報道】3月27日消息,小米科技CEO雷軍在2012互聯網大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正在與微軟交流是否發展Windows Phone。 雷軍表示,手機行業發展有三個趨勢,一是手機電腦化,手機會替代PC,成為大眾最常用終端。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春雨掌上醫生張銳:未來App偏向健康管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328/45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