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明顯的影響,就是在2012年的時候,公共云的服務會開始顯現,大家看到這個數據圖,軟硬件的銷售增長是10%,IaaS的增長高達50%,即使是誰也說不清楚的PaaS增長率也是比較高的,尤其是2012年,比2011年的增幅也非常明顯,SaaS的增長是比較慢的。這個直接導致一個結果,2012年上半年,全球的服務器市場下降,增幅是負2.9%,主要是云計算服務器虛擬化技術開始用了,服務器資源上升了,就沒必要買那么多服務器,可能導致市場的萎縮。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下一步軟件定義的網絡,這個技術走向成熟的時候,網絡設備的市場會不會也面臨萎縮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現在又提出了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軟件定義的安全等等,軟件正在吞噬整個世界,所有的互聯網公司,所有大的游戲廠家,大的零售商,音樂廠家都是軟件公司,現在我們看到實體行業一大片蕭條,電子商務的替代作用比較明顯。這是產業界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們看到現在出貨量還在上升,顯然得益于云計算的發展。
另外,是我們在提供公共云服務的時候,消費者要直接面向,還有一個就是面向這個行業的公共云服務。我們調查的一個統計結果,在金融媒體等行業,公共服務在各行各業都有應用,這是直接面向特定行業的公共云的服務,跟我們所謂的互聯網公司所謂面向不特定人群的話,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數據來源也是不同的,一個是面向公共的大數據,一個是面向可能這個數據不完全開放的,服務商也不太一樣,主要的服務商也不太一樣,案例也不一樣。公共云看起來,行業云的發展還是非常快的。
另外一個公共云的服務,發展正在改變IT網絡設備的嚴謹,我們看到互聯網公司和原來傳統的IT公司在做云計算方案的時候是不太一樣的,互聯網公司追求小快靈,IT制造商等等轉型過來提供這種云計算解決方案時考慮更多的是技術要用,還要考慮可靠性、服務多樣性、高性能等等,不完全追求質量和目標。行業云和公共云的技術路線也不太一樣。
各國政府在支持公共云服務發展做的努力也不太一樣,像美國、德國、韓國、俄羅斯、英國、日本等等,他們通過向社會提供公共數據的共享,來拓展社會服務的范疇。當然,今年與云計算密切相關的是大數據的開放,包括美國、英國政府等等,全球有31個國家開始面向全國開放政府的數據。
最后一點,介紹一下我國公共云發展服務的情況。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整個服務大概是35億人民幣,還不是很大,以70%的速度在增長,遠高于其他行業的增長幅度。目前,國內公共云的服務占全球市場的1.9%,而中國IT市場規模約占全球的3%。這一塊我們看到反而云計算的市場規模在全球占比低于我們的IT市場占比,主要是看到IaaS市場、PaaS市場、以及SaaS市場,尤其是SaaS市場非常多,中國擁有成千上萬家軟件中小企業,所以這一塊比較多,IaaS市場大概是5億多一點。各類云服務市場的發展大概的情況是這樣的,一個是IaaS市場的規模,剛才已經提到了,今年大概是5億多的規模,明年大概在9—10億的規模,這是根據我們調研的結果,大概增幅會保持到90%多的增幅。IDC市場也會增長,從IaaS層面來看,市場還比較小,投資今年可能要趨緩,這跟各級政府的地方債務有很大的關系。另外,IDC的替代作用尚未明顯顯現出來。
在PaaS方面,我們的統計調查結果今年大概是1億多的市場規模,主要還是以模仿GAE的業務為主,屬于行業發展初級階段,回報也搞不清楚,大家在PaaS方面都處于摸索階段,行業集中度會比較高,競爭性也不是很強,因為PaaS目前至少產生不了相互替代的作用。
在SaaS方面,缺乏大企業的參與,以中小軟件公司為主的,業務比較同質化,大家都忙于做CRM、OA服務,所以整體大概是這么一個態勢。
從服務商的角度來看,服務商規模比較小,業務同質化強弱分離,IaaS、阿里云、盛大外網等等,國家基本上還是以云存儲為主的,大概估算下來,這一塊注冊有5萬虛機左右,注冊用戶是一百萬,今年大概就是2—3億的值,還不是很大。PaaS主要是騰訊和新浪這邊做得比較好,注冊用戶一個是80萬,一個是28萬。掙錢好像還沒有,這個主要是因為它是通過其他渠道。SaaS大概是1億左右的情況。調研的情況,用戶的嘗試心態比較明顯,看看好不好使,以小規模的虛機和存儲為主的,用戶使用云計算服務主要是軟件開發類,主機類服務、存儲類服務、地圖、電商的一些服務,在國內是比較常見的幾種業務類型。右邊是一個大概的支出,5萬元以下的大概占了60%的情況,大家基本上都是試一試,這種情況比較明顯。
另外,在中國,中小企業對云計算的接納程度明顯高于大型的企業,右邊是埃森哲調查的結果。大企業一個是技術儲備比較雄厚,也不缺錢,但是擔心可靠性、安全等風險問題,這都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所以一般會從中小企業、創新性公司開始。中小企業選購云計算的主要目的是更可靠、更安全、更便捷、更省錢,這個是可以理解的,說明我們對云計算好處的宣傳已經基本到位的,大家都聽到云計算會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只是擔心會不會像你說的那么好。在公共服務市場上,國際巨頭已經開始進入國內的市場,目前提供基礎服務的,國內是百度、盛大和阿里云比較多,微軟的國內市場比例也不低,這一塊的競爭還沒有誰明顯的領先,即使市場占有率比較高的話,但是數字本身還是很小的。
行業云的建設已經啟動,但缺乏政策有效支持。國家的壁壘還是明顯的,行業這塊,公共云服務我們缺少相關配套政策,包括我們的數據、軟件的一些托管方面的工作、要求,一些敏感數據,比如說在日本,它的醫療、保險,還有農業等一些信息禁止托管到第三方平臺上,主要是防止泄密的問題,對不同行業,數據的托管是有法律方面的要求的,我們國家這塊搞不清楚,所以誰也不敢做,就缺少了政策方面的信息。
電信公司在云服務領域相對滯后,這個需要加把勁,雖然做得很多,但也不是占優勢。三大公司都做了一些東西,但是相對國外的公司來說比較緩慢,確實還需要不斷地努力。當然,在政策方面,國內的政策跟國外政策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宏觀政策方面,中國是將云計算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一部分,國外是提供一個工具,配套法規的話,國外尤其在數據和隱私保護方面,對現有的法律法規做了很多的修訂,包括它對云計算服務的采購方面提了一些具體的標準和要求,國內這方面還沒有完成,或者正在進行之中。
所以的話,看起來公共云服務還任重道遠,因為我們國家把所有的服務市場加起來也還不到Amazon的30%市場規模,還是非常的小,三大優勢群體帶動市場的規模是有限的,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推薦閱讀
【搜狐IT消息】 (文/毛啟盈)9月19日消息,2012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19日進入到第二天,電信專家侯自強在做客搜狐訪談間時表示,現在是電信和聯通雙寡頭,對于廣電各運營商發展雙向業務非常困難,如果網絡公司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工信部何寶宏:全球公共云服務現狀與趨勢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43/20120921/8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