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Mac媒體MacLife在本月推出第50刊雜志,剛好籌備了一個他們創辦雜志以及整個組織喜歡Apple的50個主要理由,許都內容都非常有意思,以下為全部50個理由一覽。
50.Bertrand Serlet 蘋果老迷對于貝特朗Serlet應該不陌生,帶著法國口音的他,多次在上抨擊視窗WWDC上蘋果抄襲的許多概念,目前身任蘋果軟件程序資深副總裁,對Mac OS X的不遺余力的推廣。 49.MobileMe MobileMe的屬于相當早的云端概念設計,從郵件,聯絡人,行事歷硬盤,圖片,追蹤等資料都可以同步在不同的裝置上。不過這個功能到了的iOS大紅后才再度被重視,使用者數量也才多了起來. 48.iBooks 1999年推出的iBook的G3,這樣的外型設計吸引不少人的目光除了外型和設計外,也稱得上是當時主流電腦中第一個擁有內建無線網絡的。從此可見蘋果跑在競爭對手前面的眼光。 47.iTunes U iTunes U的是相當棒的概念,涵蓋全世界許多頂尖學校的上課內容,所有使用者都可以透過iTunes中免費取得這些原本可能一堂課要數萬元的內容。例如耶魯,史丹佛,麻省,哈佛等等知名學校的知名教授課程都可以透過iTunes U的頻道獲取。 46.Infinite環 蘋果總部擁有一間相當特別的蘋果商店,里面賣的東西除了原本蘋果商店有的商品外,還有一些衣服,杯子,鑰匙圈等等蘋果電腦周邊商品。這是全世界唯一有賣這些周邊商品的店,因此也吸引許多人前來,如果幸運的話還會看到蘋果的高層人物在此進出 45.環保意識 蘋果也曾被抨擊不夠環保,甚至引起一些環境議題。最近五年,蘋果制定許多環保規則,從約束代工廠開始,將所有蘋果的商品都盡可能的踢出不環保的因素。目前蘋果的商品已經禁止使用PVC、砷、溴化阻燃劑等素材,符合全世界的環保規范。 44.iMac G4 到現在還是會聽到許多資深蘋果使用者對于iMac G4念念不忘,iMac G4外型看起來雖然很怪、甚至有人覺得很丑,但是可移動的屏幕,以及雪白的外觀,到現在都還有許多收藏者對他無法忘懷。 43.Dogcow
這個被稱為「牛狗」(Dogcow)的圖案,是由蘋果首次發表的點狀圖,他的外型像狗,但是內部是牛的樣子,這個圖后來被用在Mac OS的印列頁面上。許多蘋果使用者對于這個設計,目前還津津樂道。 42.Podcasts iTunes內的訂閱功能,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在2005年發表后,成長的幅度相當驚人,不論來自哪里的使用者,都可以透過這個功能聽到很多有趣的內容。 41.Newton牛頓 在 Palm Pilot、WinMo、和iPhone之前就有的牛頓(蘋果 Newton),采用手寫的設計,被視為平板的老祖先。雖然Newton并不成功,但是外界認為蘋果從中失敗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也讓后來發表的平板裝置(iPhone、iPod Touch、iPad)更成功。 40.包裝方式 蘋果的簡約風格從包裝也可以看出,通常采用純白的底色搭配大大的蘋果 Logo和一張與商品相關的圖片,這個設計已經成為蘋果的不變風格。同時包裝的大小也以能省則省為主,常常可以看到ㄧ代比ㄧ代的包裝還要小,善用空間和不放使用者不必要的東西在內,這是蘋果的包裝法則。 39.支持教育界 蘋果一直以來對于教育界的支援很多,尤其在美國更可以看到許多校園都有Mac專區。對于教育人員,蘋果也推出教育價格,提供學生、教育單位更優勢的價格購入蘋果商品。同時,蘋果也有很完善的免費教育課程,可以在蘋果 Store中學習許多使用Mac、iOS的技巧。 38.病毒遠離我 當Windows使用者在討論木馬和盜取程序時,Mac使用者不必花太多心思在擔心這些問題。甚至有人笑稱Mac累積到目前的病毒數可能還沒有 Windows一個月的多。不過Mac會永遠保持這個優勢嗎? 「不會」,只要Mac持續火紅下去,總有一天Mac也需要面對這個議題,但是至少目前沒有太多黑客對于這個市場有興趣。 37.Portable Portable是蘋果第一個筆記型電腦,同時也是全世界第一個full-power的攜帶式電腦。當然,這個原型并沒有太受歡迎,同時重量也過重,只是這個攜帶式的概念仍然受到很多人的青睞。 36.方便的網絡連接和分享 網絡在近代成為分享資料的主要途徑,尤其是在3.5磁片結束生命后,這個現象更是明顯。 AirPort的概念在1999年首度出現,讓網絡分享和連接更方便。后來還有Time Capsule、Bonjour、遠端安裝等等許多設計,都讓Mac使用者不必擔心煩瑣的網絡設定。 35.強而有力的Mac G4 就和iMac G4ㄧ樣,身為Mac Mini的前身,Mac G4的魅力在于把所有的硬件設備放置在一個正方形的盒子當中,然后在用透明的外殼鎖住,這獨特的設計震撼當時的市場。不過由于售價過高,Mac G4的銷售非常慘淡,也是蘋果低潮時期的商品之一。但是這卻建立了許多Mini的基礎。 34.iLife與整合力 蘋果將數個軟件整合,推出iLife系列,并 且成為Mac內建的出廠軟件,加上原本就有的郵件、行事歷、Safari等等,Mac OS X讓使用者不用擔心太多,買來使用時就已經整合所有的功能在一起,這是WIndows使用者無法享受的一大優點。 33.進入Intel時代 在使用PowerPC很長一段時間后,為了迎合世界的潮流以及尋求突破,蘋果最終與Intel攜手合作,打造近代的Mac,也讓Mac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采用Intel后的Mac,讓使用者對于規格、系統、相容性、轉換上更加容易,同時Boot Camp也因此誕生,Mac使用者可以使用Boot Camp來安裝Windows系統。加上Intel的強大運作能力和更新能力都讓Mac系列一直以來保持在市場前端的狀態,與Intel友好關系也讓蘋果嘗到很多甜頭,最近一次的例子就是領先業界采用新處理器和Thunderbolt規格。 32.Retina技術 iPhone 4推出的Retina改變了大家對于手機的印象,連最難呈現的漢文字體都可以呈現的相當細致,沒有鋸齒狀,突破視網膜可以辨識的細致,也讓iPhone 4的屏幕擊敗對手,成為市場領先指標。 31.廣告行銷策略 蘋果保持相當彈性的廣告策略,從「1984」到「Get a Mac」系列,都讓市場使用者看到蘋果的創意和幽默,當然這樣的方式在某些保守**可能會引來一些反感(例如Get a Mac系列一開始在日本推出時,日本觀眾對于這種當面批判對手的美式文化有點難以接受,蘋果因此修正了在日本推出的系列,在幽默和批判比重有些微的調整),不過整體而言讓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隨著蘋果的知名度提升后,批判式的廣告策略結束,改采市場領先的獨家優勢策略,從這點看出蘋果彈性、有策略的廣告計畫。 30.Mac Pro的頂級規格 Mac Pro是許多蘋果迷的夢幻機種,強大的CPU、彈性的擴充力、暴力式的繪圖能力、不可思議的頂尖性能,都讓Mac Pro變成專業玩家的最終追求,不過同時價格也是高的令人訝異。想追求頂級速度和性能享受嗎? Mac Pro準沒錯 29.蘋果 Logo 從蘋果 Logo可以看到蘋果的成長和蛻變,最原始的Logo是一個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的圖片,接著進入七彩蘋果的設計,最終才變成目前看到的單色蘋果缺一口。這個Logo也變成蘋果商品背面或某個面唯一個設計,簡單、整潔與Logo變成蘋果的不變設計。 28.12寸的PowerBook 12寸的PowerBook是蘋果進入Intel前,最后一個采用G4處理器的系列,同時也被視為現在MacBook Air的前身,主打輕薄、好攜帶,在當時情況下只 有2.086千克,的確令使用者驚艷。 27.System 7 System 7于1991年5月13日首次發布。它是System 6的后繼版,它是當時最受歡迎的Macintosh操作系統直至Mac OS 8于1997年發布。為什么Mac出現這么多System世代會特別強調System 7呢? System可以說賦予現代Mac OS X相當多的新概念,現在的多工處理、aliases、開放文件、拖移等等許多實用的功能,都是在System 7首度出現,你可以以想像在System 7之前的電腦沒有多工處理嗎? 26.小細節大發明 每一世代的Mac推出都可以看到一些小細節的改革,卻往往帶來巨大的改變,例如鍵盤背光、聲音控制、MagSafe充電規格、加速器、觸控板等等許多目前擁有的功能都是一步一步慢慢建立起來。即使這些功能看起來很小,但是一點一滴的累積,讓Mac與其他電腦與眾不同。 25.Mac Mini Mac Mini于2005首度發表,Mini的定位在于已經擁有螢幕、鍵盤、滑鼠的WIndows使用者,只要買一個簡單的小裝置就能體驗Mac的方便性,同時價格也相對的親民。這是一個簡單又輕巧的小盒子,但是里面安裝的硬件卻不能小覷。 24.GUI界面 蘋果并不是發明使用者圖形界面的人,但是他們卻美化了使用者界面。在此情況下,競爭對手即使努力也很難追上Mac界面的整潔和快速。在1983年開始,蘋果在Lisa上開始使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然后持續沿用到目前的Mac OS X。 23.觸控面板 曾經有一段時間,「觸控面板」被視為商品殺手,每次推出都不被使用者青睞,但是蘋果使用iPhone推翻了這個魔咒。 蘋果將觸控裝置推向不同的境界,并且采用電容式的元件,讓觸控精準和耐抗外力,更直覺式的手指觸控取代觸控筆,讓iPhone因此而大紅,電容式觸控設計也變成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 22.Steve Wozniak 和Steve Jobs同為蘋果創辦人之一,Steve Wozniak將他所知的科技知識投入在蘋果上,然后Steve Jobs運用他天賦的市場行銷能力把蘋果推廣出去,這兩人的合作可以說是天作之合,盡管兩人的個性、風格差異很大,但是卻意外的打開蘋果的知名度。 Steve Wozniak可以說是蘋果的幕后開發者。 21.Automator&蘋果Script 這是Mac的核心也是一直延續到現在不可或缺的程序語言,簡單卻有爆發力,直到現在的Mac仍然可以看到這兩個程序的存在,可以看出當年由Steve Wozniak開發出的語言多么有彈性和延展性,經過這么久的時間仍然符合時代的需求。 20.MacBook Air 當 Steve Jobs從牛皮紙袋拿出MacBook Air的同時,臺下響起掌聲,有誰敢說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可以薄到放的進牛皮紙袋?第一代的MBA震驚世人,第二代的MBA在學習iPad成功因素和采用 SSD硬盤后,更打開大量的市場,讓MBA從叫好不叫賣,變成叫好又叫賣的Mac商品。 19.你也能參與藝術創作 在很久以前,沒有專業器材和設備的你想要創作藝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Mac搭配iMovie、GarageBand、Photoshop、 QuarkXPress、FInal Cut Studio等等軟件后,這些藝術創作不再是高階人士的權利,音樂制作、影像制作、影片剪輯都可以在Mac上完成,成為有力的藝術助手。 18.科技是簡單 蘋果的商品仍然會有當機、卡住的情況發生,但是他們呈現的科技是協助人類,而非要人類學習科技。這樣的精神讓使用者不必擔心太多程序之間的連接、配件的沖突,系統已經幫你整合好許多小套件,使用者只要享受這些功能即可。 17.iPad 平板電腦同樣是一個存在已久但是始終無法受到市場喜愛的商品類別,但是蘋果再次證明這個商品類別有存在的可能性,也有潛在的市場在。 iPad的出現改變了電腦產業,也是有史以來銷售最好的科技商品,這股風暴也讓競爭對手在后苦苦追趕。 16.AppleII 不知道國內有多少人擁有正版的Apple II,但是這卻是許多美國人(老一輩)共同的學生回憶,Apple II改造基于蘋果 I的基礎上,并且是第一臺量產化的個人電腦,在80年代間是美國教育系統采用的標準配備,當初有學習電腦、科技的學生,絕大部份使用的都是Apple II。 15.Bondi Blue iMac Bondi Blue iMac是第一代iMac,早于第44點介紹的iMac G4,同時也是Steve Jobs重返蘋果后的一大創舉。當時的時空背景,PC已經成為大部份家庭的標準配備,而笨重的主機往往方在電腦下方。 Bondi Blue iMac把主機與屏幕整合的設計,意外的受到市場好評,尤其在日本、美國、英國等**,也成為蘋果重返榮耀的重要起步。 12.Apple Store 提到Apple Store,蘋果迷應該腦中可以浮現許多這輩子必訪的朝拜圣地,例如紐約第五大道、英國的Regent街、法國羅浮宮、上海等等著名的地點。 蘋果打破傳統,自行開設零售店面與消費者接觸,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并且提供一個給大家測試新商品的空間,不論你是不是蘋果使用者,你都可以盡情的店內享受蘋果提供的一切。如果可以,也希望臺灣能快點有第一間Apple Store,如果你到美國游玩,也別忘了拜訪Apple Store享受一下。 11.Jonathan Ive 蘋果商品的藝術總監-Jonathan Ive,他賦予蘋果商品生命和藝術性,也是科技業界的設計巨星。他成功推出的商品有很多,幾乎所有的蘋果商品外型都是他的設計成果,一體成型的Mac系列和輕薄的MacBook Air是他近期的著名創作。 10.設計眼光 這一點與Jonathan Ive有相當性的關連,蘋果藉由ㄧ代又一代的設計建立了品牌形象,沒有太多的配色、形狀、材質,幾乎所有的蘋果商品都是以鋁加上白色/黑色組成,然后外觀上有一個明顯的蘋果 Logo,這就是蘋果的設計風格,簡單不失優雅,利落卻有美麗。 09.發表會 如果你看到當天同事黑眼圈嚴重,口中碎念好想買,這肯定是前晚蘋果又舉辦發表會了。發表會已經成為每年蘋果迷必看得盛大轉撥之一,你可以想像一場發表會大家寧愿熬夜也要看完的動力在哪里嗎? 蘋果多年來建立的神秘宣傳學,讓發表會吸引目光的策略成功。不事前透露新商品、不事前告知發表會內容,盡管市場上有在多的傳言,一切都要等蘋果官方發表會上說得才算數,這讓蘋果發表會吸住所有的目光,尤其當喬伯斯口中說出「One More Thing」時,現在的記者會再度陷入瘋狂。喬布斯的演說魅力,這是言語無法形容的。 08.iPod iPod是近代蘋果最賺錢的商品之一, 2001年推出后,以不起眼的外型和功能打下70%的市場。這被后的魅力在于簡單操作和方便使用,許多隨身聽的功能其實并沒有必要,消費者要的是好用、方便的音樂播放器,而iPod做到了。 07.改革創新力 蘋果被賦予期待,每次出現市場都希望他們能帶來一些新的東西。這個東西不一定是商品或科技,也可以是觀念和觀點。許多技術都靠著蘋果的推廣而快速獲得消費市場的青睞,例如Wi-Fi、SSD、一體成型、App Store。當然,創新需要冒的風險就是失敗,蘋果也曾在TV、FireWire等技術上慘遭滑鐵盧,不過這并不影響蘋果持續創新的堅持。 06.Mac OS X 蘋果采用Unix基礎創立Mac OS X,讓Mac OS X與WIndows有很大的不同,這點也反映在穩定性、安全性、性能上。加上蘋果學習iOS成功的因素,即將推出的Lion非常受到市場的期待。 05.App Store iOS成功的原因,有很大的功勞要感謝App Store的出現。這改變了行動裝置擴充性能的模式,使用者不必外出購買新功能,直接從軟件商城購買、擴充、使用、享受,這點讓iPhone大紅,也使得對手必須循求相同的模式吸引消費者。 04.iPhone 有 iPhone才有App Store,也才有下一代的Lion系統,同時也將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蘋果帶領到不同的階段,將iPhone排在第四名一點也不意外。 iPhone的推出讓許多手機廠商生存空間完全被擠壓,盡管iPhone市占率不高,但是帶來的市場價值遠高于其他品牌,也成為行動手機產業中最賺錢的公司。這股魅力席卷全球,如果要說為什么iPhone那么紅,因為「他懂消費者要的是什么」。 03.喬布斯 他是許多人眼中的超級英雄,也是許多人眼中的狂傲暴君。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也迂回曲折,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沒有人比他更適合.蘋果。他是一個難以掌握的人,因為他把熱情和心血投入在蘋果里面,對于外界他常常惜字如金,保持神秘,讓記者又愛又恨。不論你怎么認為他,他就是他自己,一個永不倒下的喬布斯。 02.第一臺Macintosh 第一臺Mac又名Macintosh 128K,于1984年正式發表,售價$2495美金,并且于同年的超級杯上播放「1984」廣告,一舉成名,前一百天就賣出7萬臺。被稱之為Mac之母一點也不為過,也是許多人美好的回憶。 01.蘋果社群 為什么第一名不是喬布斯而是蘋果現象/社群(Apple Community),挑選喬布斯成為第一名是很簡單和容易理解的,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更吸引他們的是蘋果使用者團結在一起分享資訊的那個文化和現象。這是一股無 名卻巨大的團體力量,也是呈現蘋果忠誠度的獨特現象。看到網站下線維修反而期待、得知明天有發表會而準備熬夜、為了取得新商品而徹夜排隊,這些都是蘋果迷一直以來擁有的獨特文化,有時也是外界難以理解的瘋狂行為.
推薦閱讀
[db:內容簡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MacLife:50個愛Apple的原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apple/2013-07-05/27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