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幾年前的那場金融危機,現在的吳詩輝或許仍是個給國內外服裝品牌做代工生產的小老板。
2000年開始做外貿生意的吳詩輝,最早給Armani、Versace等國外品牌做服裝加工,生意紅紅火火。
當年營業額達到1000萬美元的時候,他開始進入制造環節,把控整條供應鏈。2005年,他在福建漳平買地建廠,準備大干一番事業,但好景不長,從2007年開始,來自國外的廠商開始減少甚至取消了訂單。
“外貿這個東西非常受制于人,訂單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代工其實是一件非常被動的事情。”吳詩輝對《第一財經日報》說。
后來,他決定放棄外貿轉向自營斯波帝卡男裝品牌,并在廈門開起了實體門店,但最終因資金問題無疾而終。他也曾學淘寶、當當、PPG自建B2C網站,但投進去的錢幾乎全都打了水漂。
2008年淘寶網招募第一批外貿轉內銷網商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吳詩輝趕在最后一天報了個名。
這一年,斯波帝卡憑借多年在設計、生產上的經驗積累,在淘寶賣出了300萬元銷售額;同年,他手上遭遇金融危機的外貿出口銷售額仍做到了5000多萬元。
不過,吳詩輝仍堅持了下來,2009年上半年,他甚至用房子抵押的錢去淘寶打廣告。當年斯波帝卡的銷售額就增長到了1000多萬元。隨后,斯波帝卡開始在騰訊拍拍、當當、京東、紅孩子、亞馬遜等平臺全面出擊,到了2010年,斯波帝卡的銷售額達到了5000多萬元,2011年,銷售額沖到了1.5億元。
去年1月,斯波帝卡得到了聯想控股千萬元級注資。資金到位后,吳詩輝開始生產設備升級、擴大工廠規模,以及建設銷售和管理團隊,進行線下店擴張。
“目前已經有30家線下店鋪,預計今年的線下店將擴大至100家。”斯波帝卡市場總監謝偉告訴記者。
吳詩輝認為,按照背景和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可分為模式型電商和實業型電商兩種。
他所謂的模式型電商,指的是以融資和圈錢為目的,把電商做成一種平臺或模式,這好像是“抱養的女兒”,目的是用作籌碼來談判和嫁出去。
“這種電商最大的缺點是最基本的產品沒有做好,質量問題不可避免地產生,退貨率高,運營成本高。”吳詩輝說。他認為,這種模式做電商,在行業發展前期大有機會,但隨著目前市場的日漸成熟和競爭激化,門檻和難度越來越高,“最近出現問題的,也大都是這類企業”。
實業型電商與前者最大的區別在于,掌控生產環節,不受第三方供貨商制約,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對他們而言,電子商務只是其銷售模式之一,即使后者出現問題,因為有多年的實業積累和產業鏈條支撐,不會傷筋動骨。
“實業型電商品牌線上優而進軍線下,傳統品牌逐步意識到線上銷售模式的優良性,從線下進軍線上,實業型電商企業最終將與傳統品牌企業形成競爭格局。”吳詩輝預測。
除了愈加激烈的競爭,棉花等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漲價以及工廠交貨周期不穩定等問題,也都面臨不小的壓力。
在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看來,盡管斯波帝卡已在網商中名列前茅,但事實上整個互聯網的男裝品牌發展都不怎么樣。這與男裝購買用戶的心理不無關系,所以存在一定的發展瓶頸。另一方面線上線下渠道融合也是趨勢之一,線上發展到一定程度,延伸到線下也是情理當中。但是否拓展線下渠道,取決于各家電商自身的戰略和資源情況。“線下渠道的成本更高,成長速度也慢,需要沉淀更多的資金。”
推薦閱讀
創業五年,超10億元的銷售額,9個自主品牌,這在傳統服裝業想都不敢想的事件,卻被一家叫夢芭莎的電子商務公司實現了。 這家以全球女性、時尚網購為旗號的電商,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地鐵站打出大幅廣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斯波帝卡:實業型電商成長軌跡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224/3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