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考林,昔日的中國B2C概念第一股,頭頂“網絡+店鋪+電話郵購”商業模式創新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大漲56.9%,18個月后卻深陷泥潭。雖然5月22日董事會宣布了1000萬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但其股價已經連續一周徘徊在1美元以下,相較上市首日收盤的17.26美元,股票下跌已95%左右。1美元以下的狀況若持續30日以上,則意味著:麥考林面臨退市風險。
這家曾立志打造中國電子商務企業龍頭的公司,何以一步步墜落?
虎嗅列述了這家公司成長歷程中的4個關鍵性人物,他們高超的資本“財技”和系列決定改變了這家公司的命運。
孫強
在2012年4月接受《創業邦》雜志采訪時,華平基金亞洲區負責人孫強回應該質疑——“早早退出麥考林難道不是投資失誤嗎?”——時,他說,“麥考林那個項目,我們賣給紅杉的時候1億美金,后來它上市融了1億美金,今天市值只有7000萬,你說我們合算不合算?而且后來出現的法律訴訟,那是在我們離開以后。”
的確,孫強可謂成功脫手麥考林,麥考林成立于1996年,最初由華平基金出資3000萬美元投資成立,此后隨著眾多郵購公司紛紛推出B2C網站,2000年,華平基金又聯合香港亞網集團、凱達集團以及臺灣一家投資公司,向麥考林注資1300萬美元,成立了電子商務網站“麥網”。雖然是麥考林的“創業元勛”,但是在長達8年的合作之后,華平最終還是選擇撤出了麥考林,2008年,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以8000多萬美元接手。這是紅杉中國當時最大單筆投資和第一個控股收購案例。
華平退出原因很簡單。虧損。麥考林CEO顧備春接受采訪時稱,在上市后他收到了孫強的一封長信,感謝他挽救了這個幾年前差點倒閉的公司。成立后連虧八年,麥考林只是一個完全靠目錄郵購銷售女裝的公司,那時候,由于國際化的管理團隊對中國市場不了解,銷售的服裝符合歐洲中老年人的品味,在中國市場銷售不佳。
顧備春原本打算找孫強融資,自己準備創立一個目錄郵購的公司。但孫強希望顧能挽救麥考林。接手之后,顧提升了呼叫中心的服務功能,砍掉了傳統的服裝產品線,將目標消費者定義為一線城市的白領,同時,他開始重新定義公司的渠道與產品線,麥考林走上了“多產品、多渠道”銷售的模式,既投資麥網,也布局線下渠道。
雖然顧備春力挽狂瀾確立了麥考林的商業模式,重新定義了產品類型,電話銷售風頭強勁,但華平對這個拖了很久,凈利潤只有700萬美金,1.7億收入的項目已經沒有耐心。
從這時候起,麥考林,這家從出生之初就帶的是“資本”血統、而非“創業家”血統的公司,即在資本玩家的騰挪與驅使中成長。
顧備春
顧備春不是創始人,他自始至終也沒把自己當Founder(創始人)。IPO前后,他在麥考林的股份比例分別為13.8%和11.6%。他這樣定義自己,自己“沒有Founder的地位,身家不算多,也不算少。
顧備春在接受采訪中,曾經提到,“我負責經營公司,沈南鵬負責……,呃,也不能說這么分工,其實他作為股東,行使他股東的職權,我作為管理層行使CEO的職權。”
上市后恰恰是麥考林轉型的關鍵時刻,需要強勢的管理團隊。但麥考林沒有表現出統一、穩定的核心思路出來。例如,互聯網、線下、呼叫中心三大業務如何齊頭并進呢“郵購的核心是用戶庫的更新,自營及加盟店的重點是選址與渠道管理,但是電商的核心是供應鏈的響應速度。”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認為,每個業務類型的體系與思路都不一致,這讓麥考林分身乏術,它甚至還在互聯網上保留了多個自有品牌來運作。
面對凡客、京東市場份額的爭奪,麥考林轉型互聯網需要快速決策,除了開發成本,電商的廣告營銷費用巨大,物流投入更是天價,沒有足夠話語權的管理層如何能夠決定一個2億元的廣告投放呢?顧春備的回答含糊不清,“任何公司如果要做重大決策的話,都是需要董事會的一個認可的,不是說CEO把股東的錢拿出去亂花就可以。”
不幸的是,市場沒有給麥考林董事會留下太多的討論與決策時間。
沈南鵬
上市之后,麥考林上演了48小時跳水六成的股價驚魂。在股價持續下跌之后,上市僅一個月的麥考林開始遭遇多起股東集體訴訟,指其IPO相關的文件中對投資者存在誤導和虛假信息披露。
麥考林董事長、“金手指”沈南鵬對此應責無旁貸。上市前,他持有麥考林的股份約2.53億普通股,持股比例占總股本的75.9%,處于絕對控股地位,上市后,仍以62.8%握有絕對控股權。
事實證明,紅杉當年的這起所謂的Buy-out案例,對紅杉也許算不上失敗,但對被購企業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失敗。業內人很容易洞察:紅杉采用的是并購式PE慣用的手法,拿到企業控制權后,通過各種手段降低成本、催肥企業、把財務做漂亮,快速上市、力求回報。
對于此役,互聯網分析人士程苓峰曾經寫篇博客《有一種死亡叫IPO》,在文章中,他列舉了IPO式死亡的17家公司,第一家就是沈南鵬任董事長的麥考林。
易觀國際于揚明確指出,為了追求一時的高利而透支了信譽,沈南鵬要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而要承擔這些代價的不僅是這些已經上市的企業,還有之后要上市的企業。他的依據是,麥考林的財報從側面看出,其在IPO時對于財報等包裝過度。雖然在路演時會容易獲得較高的市盈率,但除了滿足上一輪投資者從中漁利的動機,對于企業自身而言并無益處。包裝過度的直接結果是機構與公眾投資者對于該企業預期過高,麥考林的風險被掩蓋了。
曹國偉
還要談到一位與沈南鵬私交甚密的人物,新浪CEO曹國偉。2011年3月,紅杉拉來新浪和中國動向接盤,按照新浪與麥考林達成的協議,以6600萬美元戰略入股麥考林獲19%股份,中國動向集團斥資3473萬美元獲得10%股份。此次交易使紅杉資本直接受益,通過出售29%股份獲得1.0071億美元收入。
新浪損失慘重,在紅杉逐漸淡出后,麥考林繼續下滑,如今股價僅為0.92美元,市值僅有5400萬美元,甚至不及當時新浪的出資,其在麥考林投資浮虧超5000萬美元。
新浪當初入股麥考林時就曾引發非議。互聯網知名人士謝文指出,如果像新浪自己宣稱的戰略:微博將是新浪整體轉型WEB2.0的契機與核心,那么,投資麥考林屬于完全讓人看不懂的散亂投資動作。經緯中國合伙人邵亦波公開表示,新浪與動向進入只是因為紅杉需要逐漸退出,若是從二級市場慢慢退出,活動性較量小,而紅杉賣出大量股票會造成股價大跌,所以這筆投資背后的邏輯是“新浪與中國動向接盤,讓紅杉拿回本錢”。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宋安民)最近事情比較多,很少寫東西了。今天到公司,看到速途論道在討論最近亞馬遜的價格烏龍事件,亞馬遜工作人員不知什么緣故把一款原價將近2W的筆記本標價1400,引起國人的瘋狂搶購,問題是亞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決定麥考林1美元股價命運的4個關鍵人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524/6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