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與雅虎聯合宣布,雙方已就股權回購一事簽署最終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動用63億美金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新增阿里集團優先股,回購雅虎手中持有阿里集團20%的股權。
2005年8月,雅虎以10億美元 雅虎中國,換取了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權。此后的7年長跑,雙方的關系波瀾起伏。從支付寶內資化引發的道德審判,到阿里巴巴B2B私有化,馬云背負著違反商業契約的精神,在飽受爭議著帶領阿里巴巴前行。互聯網專家胡延平認為,從此越來越多的中國互聯網企業能夠既借力國際資本,又不被國際資本尤其是國外互聯網企業控制和束縛,“做自己的主人”。
最直觀的數據顯示,2011年,阿里巴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5%至人民幣64.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6.6%至人民幣17.1億元,阿里巴巴兩個網上交易市場合計新增1450萬名注冊用戶及超過140萬個企業商鋪。“阿里人”交出了一份令客戶、員工和股東都滿意的答卷。
風波過后,馬云依舊,阿里巴巴依舊,那句“讓天下人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宣言依舊。在這背后,又是什么讓阿里巴巴站在電子商務帝國的巔峰呢?
可持續發展
今年3月初淘寶“聚劃算”的貪腐風波過后,阿里的內部監管話題再次被放到媒體的聚光燈下。
阿里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公布舉報郵箱的當日,阿里向社會發布了致商家的公開信,呼吁網商共同監督和打擊不正當利益收受行為,捍衛淘寶的誠信體系。與此同時,阿里也公布了首批被關店與進入司法程序的網商名單——其中包括五喜旗艦店、檸檬家居專營店等9家店鋪。數名涉嫌腐敗的小二,也被批捕和刑拘。
“淘寶再往下做,社會上的所有問題都會不可避免地在淘寶上出現,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阿里集團秘書長邵曉峰表示。
這并不是阿里解決的個案。近年來,阿里巴巴一直秉承著“企業社會責任應內生于企業的商業模式”的理念,不斷探究并實踐著社會責任與商業模式的結合,以此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模式。
截至2011年10月,淘寶網創造了217.2萬個直接且充分就業機會(每月收入2000元以上),較去年同期增長47.8%。根據全球咨詢機構IDC測算,每一人在淘寶開店實現就業,就將帶動2.85個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也就是說,截至今年10月,淘寶網已經為產業鏈創造了619萬個就業崗位。
邵曉峰表示,“2009年后的格局就變了,今年淘寶做1萬億的交易額不在話下,這相當于整個中國零售總額的5%。當整個社會對淘寶平臺的追逐到了狂熱的地步,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才是生存的根本�!�
圍繞淘寶,阿里巴巴展開了一系列的措施。
從為殘障賣家設立了創業公益通道,到為幫助自強自立的困難母親通過搭建淘寶網店實現再就業的“魔豆寶寶愛心工程”,再到打造“聚蕉行動”為創新草根公益新模式的團購,阿里巴巴秉承著企業社會責任的基礎上打造一個承載著各種商業個體的生態系統。而這個生態系統是健康的、綠色的、開放的。
員工“第二”
馬云多次對外強調阿里巴巴奉行“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事實上,除了為員工提供具備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及良好的工作環境外,阿里巴巴還鼓勵員工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回報社會。
從2009年開始,幾乎每個月都有一批員工志愿者自己承擔往返機票、請年假前往青川開展志愿者服務,截至目前,約有200多人次前赴青川,與十多所學校的孩子親密互動,并與當地社區、農戶、種植戶、網商交流慰問,開展各類活動。2010年,樂橙志愿者在杭州開設了針對本地農民工子弟學校的項目,使志愿者的行列進一步壯大。
在房價高、銀行限貸的政策環境下,為了幫助部分員工緩解初次置業時首付上的壓力,讓員工在工作地安居樂業,阿里集團在2011年9月發起iHome置業計劃,將提供30億元人民幣創建為員工提供無息置業貸款,資助普通員工解決家庭置業問題。滿足條件的員工,可以享受到20萬~30萬的無息貸款。同時聯合多家房產商,開展置業優惠活動。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集團計劃投入5億元人民幣創立“阿里巴巴教育基金”,這部分資金將主要用于教育環境的硬件設施建設,和相關教育機構共同辦學,以及和杭州已有學校進行合作,幫助普通員工解決子女的學前和小學教育的問題,消除員工的后顧之憂。
為了鼓勵阿里集團內部員工自主進行公益創業的項目,阿里巴巴推出內部公益項目“幸福抱團”:任何員工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公益方向,通過方案策劃、團隊組建、試運營階段,即可獲得每年5萬元的公益“創業”經費,用于項目運營。
目前有近15個“幸福團”員工公益組織穩定運作,近萬人次參與活動,覆蓋聾啞兒童、孤寡老人、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
社會公益
“我們希望通過多種努力,回饋社會,改善環境。也希望通過自身的平臺力量,鼓勵更多的用戶參與公益,關注社會發展�!鄙蹠苑逭f。
在環境保護、災害救助以及助力NGO發展方面,阿里集團進行了多種嘗試。
從2010年開始,阿里集團每年都會將營業收入的0.3%納入公益基金,主要用于環境保護工作。除了和數家知名企業聯合成立四川西部自然保護基金會,在四川當地開展保護區相關工作,更身體力行,扎根浙江當地,聯合NGO實地開展水保護行動。
2011年7月22日,阿里巴巴集團正式發布了《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影響報告》,這是國內第一份從環境保護角度研究電子商務產業的報告。在節能減排上,探索低碳經濟。
11月,經國家林業局同意,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與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開展合作,在浙江先行開展林業碳匯交易試點,阿里集團是首批認購企業之一。阿里集團希望通過購買碳匯指標,起到帶頭作用,喚醒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增加認識,為自己的排放盡責。
雖然環境保護是阿里集團社會公益中的重點方向,但公益組織的發展是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1年,支付寶公益頻道正式開放NGO進駐,具備公募資質的基金會在成功登陸支付寶后,可以在公益平臺上自助發布公益項目,面向數以億計的用戶進行募款及公益項目的宣導。目前,已有28家公募基金會進駐公益平臺,發布公益項目近百個。
為了幫助NGO更多的了解淘寶,應用淘寶,通過商業運作增加資金、管理以及與公眾交流的能力,淘寶網于2010年11月啟動“NGO淘寶開店公益培訓班”項目。到目前為止共有140家NGO在淘寶開店。
推薦閱讀
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共同經歷了許多事件,比如食品業的一些重大安全問題。這些教訓提醒我們,如何在發展中保持清醒、拒絕誘惑、秉承社會責任,是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始終堅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做自己的主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526/6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