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某品牌高端廚具,頻繁出現在網上商城、電視直銷、銀行卡積分換購等線上渠道,而這些產品看似便宜、劃算,但實則都是‘專供’的,即廠家為這些線上渠道生產了專門批次的產品,與在線下商場里賣的相比,用料等方面難免有所差距。所以,線上產品的型號,在線下商場里是找不到的。”這是坊間一直流傳的一個段子,相信不少消費者也曾聽說過,那么,上述傳言究竟是否屬實?在面對網上商場的低價要求時,廠商是不是常常打出“專供”這張牌?
價格戰重壓之下,必有勇夫。據《IT時報》記者調查,更改型號、批量特供、改變產品材質等,這些都是廠商們為了保存利潤空間使出的常用手段。
新 聞 事 件
網購低價產品質量縮水?
據國內媒體報道,天津的劉先生今年年初在逛超市時,買了一款型號為HL8332的愛仕達炒鍋,一段時間后,他又在京東商城上買了一個同一品牌同樣型號“HL8332”的“32厘米火龍眼聚能健康炒鍋”。拿到東西后,劉先生發現從包裝到說明書什么都是一樣的,但是兩個涂層顏色不一樣,鍋的份量也不太一樣,薄厚也不同,從京東商城買的那個明顯要薄,超市買的那個就要厚一點。
在愛仕達的銷售專區,銷售人員介紹,無煙炒鍋的標準是鍋的厚度必須在3.5毫米以上,而劉先生在京東商城買的無煙鍋的鍋邊厚度才3毫米,連標準都沒有達到。銷售人員稱,愛仕達為京東專供的,但因為價格低,所以質量上會打折扣。
對此,京東商城方面回應:經核實,京東商城在售的愛仕達產品與實體店產品完全相同,消費者反映的愛仕達鍋具厚度問題是由于產品升級改良而出現差異,不存在特供品問題。對此,劉先生稱“對京東商城的表態并不滿意”。
記者手記
別讓便宜蒙蔽了雙眼
對于經常在網上或電視直銷等淘便宜貨的消費者來說,看了這篇文章,或多或少會懷疑自己,“以前我真的買到便宜貨了嗎?”。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抱怨,在電視購物或網上買到了看上去很美的東西,以為自己真的買到了實惠,但實際使用后卻發現,其實就只值那個價,甚至連那個價也不值。
的確,價格戰表面上看在各大銷售商之間愈演愈烈,其實戰火早已燒到了廠商。面對新的格局,供貨商將面臨平衡渠道和壓縮成本的難題。現在看來,有的供貨商沒法從利潤下手,只得從貨品成本下手。
或許,質量的短缺會帶來暫時的利潤上升,但絕不是長久的。而消費者自己也要擦亮了雙眼,有時價格的尺度需要自己的判斷。
記者調查
“市場參考價”里有門道
人們常常看到電視直銷中,“原價980元,現價390元”之類的超低折扣,其實,390元產品可能為“專供”商品,而980元僅代表了另一款不同型號、相似類型的非專供產品價格。兩者不具備可比性。
在電視購物上經常露面的雙立人廚具對于不少消費者來說并不陌生,一向以高端形象出現的雙立人品牌在電視購物中放下了身段,以親民形象出現,而那些導購員的說詞也非常具有沖擊力,再加上與“市場價”有天壤之別的電視購物價,消費者很難不心動。
記者在某電視購物節目中看到,雙立人一款市場參考價格為1999元的燉鍋,電視中實際售價為999元,然而在雙立人專柜中并未找到同樣型號的產品,只找到類似的產品,售價約為2000元左右。
記者向商場營業員詢問:“電視購物上只賣1000元不到,你們怎么賣這么貴?”
營業員告訴記者,電視購物上的雙立人都是專供的,“電視購物上東西的供貨商和我們是同一廠家,但制作工藝上要簡單很多,所以價錢便宜。而且由于電視購物的進貨量大,雙立人給電視購物做專供,因此電視購物上的產品型號在專柜上是找不到的。你看電視上寫的都是市場參考價,而不是市場價,市場參考價就是根據同類產品制定出來的。”
當記者詢問制作工藝上簡單對于產品質量的影響時,該營業人員表示,省去的步驟消費者一般都感覺不到,“比如鍋的底薄一點,刀柄的材料差一點,這些都不會影響到視覺,在使用中也不會產生大的差異。”
同樣,在許多銀行的積分兌換頻道中,雙立人產品依然是兌換熱門,記者在一家銀行的積分兌換中看到一款刀具套裝,但在商場專柜中也沒有找到。而雙立人官方對于供貨方面的問題則表示,“不方便回答”。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網上商城都有合作的特供廠商。“現在商品價格太透明了。一樣的產品隨便到哪個賣場都能看到,到網上百度一下,各種型號的價格也一目了然。高曝光率下,我們無法體現我們平臺的價格優勢。”某電子商務網站負責人告訴記者,所以,很多電子商務平臺都更喜歡那些無法準確估值或者難以比價的產品。
“專供”質量、型號可隨意改動
某款掛燙機廠商表示,可以根據需求降低產品質量,甚至可以根據客戶要求不改變產品型號。
袁輝(化名)負責某知名數碼品牌的市場業務,他向記者表示,為應對線上價格戰的沖擊,減少廠家的損失,更換產品顏色、改變型號,或是為某家網上商城進行專供,都是目前業內最常用的手法,“我們就為B2C做專供,型號名稱不一樣,但參數有可能相同。”他告訴記者,只要線上平臺能夠達到一定的銷量,廠商就會愿意進行定制。該品牌旗下一款數碼相機曾經在數年前上市,而今又以同樣的型號名稱作為京東商城、卓越等網站的直供貨物,重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可以利用原有的模具,節省了研發費用,能滿足線上低價要求。”袁輝表示,因為各家平臺商都在向他們索要最低進貨價,他們干脆特意生產了這么一款產品應對。
在徐家匯、百腦匯商城等數碼商城,多名經銷商告訴記者,凡是消費者在京東商城或是其他電商平臺上看中的商品,只要是他們代理的,就一定有貨,“如果拿不出連名稱帶參數完全符合的產品,也能找到參數完全一致,但型號不同的。”他表示,廠商更改產品型號并提供給不同銷售平臺的做法在業內太常見。
專供的產品是否有標準可言?對于網購的產品,是否可以缺斤短兩?記者佯裝要開網店,來到了上海某老品牌掛燙機的門市部,希望能夠進點貨。在該門市部里,記者表示想采購貨,負責銷售的王姓工作人員讓記者選擇了幾款,當記者提出由于剛起步,成本需要壓縮時,該工作人員表示可以根據記者的需求降低產品質量,“降低產品質量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修改太本質的東西,以免出現質量問題而做砸了牌子。”
推薦閱讀
速途體驗室第114期 隨著醫藥電商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選擇在網上購買非處方藥品。同時,一大批醫藥傳統行業看到電商的巨大潛力,開始發力電商。那么醫藥行業的服務和藥品如何呢?廣大消費者是否可以順利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528/6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