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部展現中華飲食文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引爆網絡美食消費。
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該紀錄片首播第5天時,淘寶零食特產的搜索量已近500萬次,584萬多人在網絡上尋覓美食,比往年同期大幅增長。紀錄片中提到的“諾鄧火腿”一周5次提價,“毛豆腐”的搜索量也增長了113倍。
在這些美食“新寵”中,有不少是出自賣家之手的手工美味。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絡自制食品質量并不穩定,時而好吃到讓人尖叫,時而又惹出些“不是滋味”的麻煩。叫人擔憂的是,這些手工美味既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也缺乏市場監管,對消費者而言存在不小的風險。
“自己做不出來”、“沒時間跟著美味跑”,“吃貨們”上網覓美食
“沒辦法,自己做不出來,只能在網上搜了。”看過《舌尖上的中國》后,華小姐就迷上了片中介紹的徽州特產“毛豆腐”。這種帶著寸許絲綿狀茸毛的白色豆腐,放在平時多半不敢吃,但整個制作過程經由鏡頭的表達,顯得那么生動美妙,引得華小姐直饞。
前些天,華小姐連哄帶騙地讓家里掌勺的父親學著做了一次這種稀奇的“毛豆腐”,“我爸已經算是個中好手了,可是完全不行,據說得用當地的酸水來點,制作過程有很多講究,真是學不來”。沒能過上癮,華小姐只得摸到網上,從安徽黃山的賣家處,購買了店主自制的“毛豆腐”。
同樣被片中呈現的各式美味吸引的方女士則感嘆:“怎奈美食相距甚遠,要都吃上,恐怕得穿越大半個中國。”
沒時間跟著美味跑,就上購物網站找。這不,紀錄片剛播完第一集,方女士就在網上購買了產自云南省云龍縣白族村寨諾鄧的“諾鄧火腿”。
方女士在微博上發布網購消息后,不少親友“求瓜分”,她想著不如再買一份,和大家分享。可到網店一瞧,一周前還乏人問津、售價338元/2公斤的火腿,轉眼就賣到了458元/2公斤。從購物記錄看,它在一周內被提了5次價。
提價和繁瑣的運輸過程都沒能阻擋“吃貨們”對美味的追逐,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紀錄片首播第5天時,淘寶零食特產的搜索量已近500萬次,584萬多人在網絡上尋覓美食,比往年同期大幅增長。各種“手工制作”成為網購美食的“新寵”。
新爸爸精挑細選的手工餅干“誕生禮”,竟成了“瀉藥”
網購來的手工美味,常常驚艷。
陜北女孩小加自兒時離開家鄉后,再沒有吃到過老家綏德特有的“黃饃饃”,如今卻通過網購重新品嘗到了家鄉的美味,“店主自制的黃饃饃和印象中香醇甜美的味道完全一樣,謝謝店家讓我兒時的美好記憶重新變成現實”。
不過,也有不是滋味的時候。
陶先生和陶太太就遇到了一樁“不是滋味”的事情。去年夏初,小家庭添丁,兩人尋思著給親朋好友送一份特別的“誕生禮”。陶先生在網上左看右找,覺得用手工餅干當“誕生禮”是個不錯的選擇。于是,他在一家專賣店主自制手工餅干的網店購買了多個品種的餅干試吃,最后決定用兩塊牛油曲奇和兩塊抹茶蔓越莓餅干配成一份小禮盒。店主聽說陶先生是為兒子的“誕生禮”而來,很爽快地答應替他們做專門的分裝。
兒子滿月時,手工餅干小禮盒順利送到,別致可愛。陶先生和陶太太滿心歡喜,分送給了親友、同事。誰知幾天后,陶太太的堂兄和表妹先后告訴她,餅干吃起來微酸,感覺像是變質了,還有小孩吃過之后輕微腹瀉。之后,陶先生的三位同事也提起,家里的孩子吃過餅干后拉肚子了。
這下可把這對新爸媽給郁悶壞了,陶先生隨即與店主溝通,店主卻信誓旦旦:“餅干這樣高含糖的食物不可能輕易變質,要么是你們保存有問題,要么根本就不是餅干的問題。”
陶先生一度想通過法律渠道維權,無奈網店信息里根本沒有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號等詳情,只標注了“純手工家庭式烘焙”,消費者協會、工商部門和食藥監局都表示愛莫能助。
不少自制食品打著“老爸自制”、“老媽秘制”、“產自自家廚房”的標簽
網購手工美味卻遭遇“不是滋味”的,不止陶先生和陶太太。
李先生網購的即食紅棗里爬出小蟲,碧根果又澀又潮;高先生被密制鴨脖子鬧出了急性腸炎;楊女士喝了網購來的“私房補湯劑”后,全身起了紅疹,原來湯劑中含有甲魚卻未說明,而她對甲魚過敏;華小姐收到“毛豆腐”后,總覺得和紀錄片里看到的不太一樣,嘗了一口覺得酸澀,便不敢再吃……
看來,這些自制的美食還真是叫人歡喜叫人愁。
日前,記者在淘寶網搜索“自制食品”,顯示相關商品近2500種,除了香腸、臘肉、粽子外,還有很多商場里買不到的自制食品。比如,老中醫自配嬰兒營養米粉、自制海鮮春卷、農家純手工自制梅菜干肉丸等。不少自制食品打著“老爸自制”、“老媽秘制”、“產自自家廚房”的標簽,薯類食品、筍干和各類鹵制品、腌制品頗受消費者青睞。一家銷售 “農家自制地瓜干”的網店顯示,最近30天內售出8488件,瀏覽次數達828912次。另一家銷售“四川自制麻辣牛肉干”的網店,最近30天內售出3072件。
這些自制食品主要來自家庭作坊和小食品廠,清一色不標注生產許可證編號、產品標準號、食品添加劑、廠址等信息,其實大部分根本就沒有食品流通許可證和食品衛生許可證等證號。然而,這些食品卻順利地通過網絡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網售手工美食,多是違法“三無”產品,購買當慎之又慎
備受網友追捧的手工美食,在專業人士眼中,卻是違法的“三無”產品。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樸建華表示,《食品安全法》雖然沒有明確將 “網絡食品銷售者”列入,但網上銷售食品的賣家實際上已屬于食品經營者,自制食品并在網上銷售的賣家則既是食品生產者又是經營者,他們理應受到《食品安全法》的約束。
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從事食品生產、食品流通,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生產許可、食品流通許可。只有農民個人銷售其自產的食用農產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許可。
然而,網上屬于農民自產自銷的食品并不多。上海嘉華律師事務所律師方潔提醒,若非農民自產自銷,消費者在購買時可要求賣家提供食品生產許可證、食品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營業執照、產品合格證等各種證件的掃描件,如果上述證件一樣都不具備,這類自制食品就是非法銷售的“三無產品”。
方潔律師還指出,食品生產人員的健康與食品的安全有緊密聯系,對于自制食品,消費者無法了解其生產環境、生產人員的健康狀況,購買時當慎之又慎。
推薦閱讀
天貓6.18四折特賣"交集"免費紅包 用戶可免單
速途網訊 6月15日消息,“10張5元紅包,買一雙打4折的T恤,這樣的價格幾乎已經近乎免單。如果運氣好得到紅包多,免完單或許還有紅包余額。”品牌特賣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大力度折扣,尤其再加上免費紅包一起刺激消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購手工美味有時“不是滋味”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615/6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