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已成為眼下流行的時尚。網購和現實中的消費行為一樣,也會落入消費陷阱引發投訴,并且網購陷阱花樣更多,維權更難,消費者了解的往往不多。
昨日,武漢工商專門發布四大網購陷阱,借你一雙慧眼,識別并防范網購的陷阱。
“低價”專騙預付款
案例:本月初,王小姐在網上向武漢邁威斯貿易有限公司定購了兩臺電機,并按該公司要求先行支付了11600元的預付款。不料對方答應的發貨日期一再拖延,一個月后電話竟然聯系不上了。記者隨后聯系同樣投訴該公司的網友,據網友稱,該公司在交易前出具了合法有效的營業執照,答應一個月內交貨,但隨后其網站關閉,QQ也一直顯示離線。
工商提醒
武昌工商介紹,該公司以商品品種齊全、價格低廉來吸引顧客,因為能出示工商營業執照和對公賬戶,打消了部分顧客的顧慮,從而讓消費者放心先付30%的款。
但消費者在交易前,最好向對方公司所在地的工商部門咨詢公司注冊時間、信譽狀況,看是否與其自我宣傳相符,然后再決定是否付款。
“便宜”誘你買秒幣
案例:去年8月,重慶人高某在華誠在線的“秒必得”網站上,充值300元購買秒幣,參與站內一款相機的競拍。競拍快成功時,秒幣快用完,他在客服引導下又充值200元。誰知計時進入最后十幾秒時,高某網頁“突然死亡”,再刷新時相機已經被人搶拍走。隨后,高某在客服的承諾之下充了2000元,但隨后兩次競拍都是最后幾秒網頁“死掉”。
聯系客服提出質疑時,對方再也沒有回應。
工商提醒
武昌工商提醒,進行競拍等經營性活動的網站,必須辦理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并在當地通信管理局備案。
工商對其違規經營行罰款20000元,責令該公司退還高某未花完的500元。
中介收錢就關門
案例:張女士日前在網上發布轉讓店面的信息,不久后接到一位自稱“武漢卡拓科技公司員工劉瑞瑞”的電話,在對張女士的店鋪“實地考察”后,對方表示最多一周能高價轉讓出去。張女士于是簽下合同,并交了800元中介費。
3天后,張女士撥打對方手機卻發現關機,其公司電話也無人接聽。換朋友手機打過去時,剛一表明身份對方就掛斷了電話。
工商提醒
一些網上中介公司沒有固定辦公點,消費者在類似交易中,要核實公司資質,并在轉讓成功后再支付相關費用。
假辦貸款真騙錢
案例:今年4月,19歲的連云港人王某想通過“學生貸款”申請5000元貸款,然后外出打工。她通過搜索引擎找到“湖北中經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并用QQ與該公司楊經理聯系上了,在看過該公司工商營業執照及身份證后,王久紅按楊經理要求,分4次繳納公證費、見證費等共計2150元。就在最后2000元打出去后,楊某的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
工商提醒
經查,湖北中經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屬正規公司,楊某涉嫌假冒該公司員工在網上詐騙。工商提醒,短期急需資金周轉的消費者,不要輕信網上信息,更不要輕易向對方個人賬戶打款,最好事先通過當地工商部門查詢公司資質、信譽等。
推薦閱讀
一名曾經的惡意差評師,3天之后幡然悔悟,并將自己的經歷和悔悟放上了網絡。這可以說是首位在網上自曝身份,直面網民的惡意差評師,近日引發了網友的高度關注。 據該名差評師自述,自己是今年將要畢業的大專生,由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工商發布網購消費警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619/6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