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上市子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摘牌,歷時4個月的私有化計劃宣告完成。這家中國電子商務巨頭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近5年的上市旅程至此結束。
從不久前業界熱議京東商城IPO(首次公開募股)計劃,到20日當天披露的拉手網撤銷在美上市申請,以及此前盛大等互聯網企業退市,分析人士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在資本市場日趨活躍,期待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杠桿撬動產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不過種種跡象表明,“上市圈錢”“上市成功便大功告成”的慣性思維正在趨向理性。
2月21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和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聯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向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董事會提出私有化要約。
根據該公告,阿里巴巴集團提出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上市公司約26%的股份,預計將耗資約190億港元。
對于私有化的原因,時任阿里巴巴集團秘書長的邵曉鋒援引公告表示,隨著近幾年全球經濟形勢變化以及業務發展過程中的具體情況,該上市公司的整個戰略方向面臨重大調整及轉型,股權回購可以讓中小投資者能在企業轉型過程中有短期變現的機會。
對于業界有關阿里巴巴“私有化意在集團整體上市”的猜測,阿里巴巴方面當時一再表示,“回購股份并不意味著新的上市計劃”。
不過就在5月份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與雅虎達成股權回購協議后,未來將整體上市的發展路線已經開始逐漸明晰。
根據這份回購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將動用63億美金現金和不超過8億美元的新增阿里集團優先股,回購雅虎所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20%股權。
協議內容還包括,如果阿里巴巴集團在2015年12月前進行IPO,阿里巴巴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余股份的一半。
“整體上市肯定是集團未來的方向。”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在20日下午在杭州舉行的一個溝通會上再次表示。
“不過整體上市目前沒有具體時間表。至于與雅虎的協議上提到2015年,可能是一個雙方都感覺相對合理的時間點。”曾鳴說。
就在阿里巴巴私有化計劃完成當日,20日,團購網站拉手網撤銷了在美上市申請。業界有觀點認為,受資本市場整體環境影響,加上拉手網在上市過程中接連曝出的裁員、銷售下滑等事件,難以給市場帶去信心,撤銷上市申請也在情理之中。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團購行業在相當程度上仍處于低門檻、粗放競爭的狀態,先做好精細化運營再進入資本市場或將令業績發展更穩健。
“包括京東想通過上市沖破電商既有格局,以及此前盛大在納斯達克退市,企業在資本市場各種表現,原因各不相同,背后顯示出中國互聯網產業充滿很多種可能。”中國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說,以游戲業務為代表的盛大,在華爾街并不被看好,股價長期被低估,退市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而且業界也預計它有可能選擇更適合的資本市場再戰。
“互聯網企業在股市進退越來越頻繁,包括Facebook上市并沒有獲得預期的市場反應,也讓一些企業開始從企業狀態、整體形勢等多方面思考。”方興東說。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等人認為,不妨以常態化眼光來看待中國互聯網企業在資本市場的進退。
“互聯網企業在資本市場活躍也跟互聯網領域快節奏有關。資本市場和產業市場越來越緊密,一個企業要擠出競爭對手,資本杠桿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上市只是其中一塊,而且將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胡延平說。
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是1999年成立的一家小企業電子商務公司,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彼時恰逢股市最高點。然而上市后不久,金融危機來臨,恒指持續走低,阿里巴巴股價表現同樣不盡如人意,甚至一度跌破4港元,縮水至最高位的將近十分之一。
曾鳴在20日的溝通會上評述這家主營B2B(商戶到商戶)業務的集團子公司在股市的表現時說,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遠沒有定型,之前阿里巴巴過早地把B2B業務的商業模式固化,讓資本市場接受,事實上阿里自己也被這個模式綁住了。
艾瑞咨詢分析師蘇會燕表示,上市最直接的目的是融資,但對企業品牌和運營的要求也更高,承受的壓力也更多,如果企業難以保持業務的穩健增長,對企業自身發展和股東都沒有好處。
據曾鳴透露,私有化之后阿里巴巴集團會進行業務梳理整合,B2B的業務還會照原來的主導思路成長,集團的B2B平臺擁有中國最好的生產資料貿易型企業,淘寶有中國最大的買家和賣家群體積累,未來將打通從淘寶買家到B2B生產廠家的全鏈條,這個過程預計需要兩、三年。等到阿里巴巴集團業務整體梳理打通,將會是較好的上市時機。
“可進可退,也應該是一個健康的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胡延平說。
推薦閱讀
昨天下午,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南京開發區)在紫金山莊舉行科技創新與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一批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高端、前沿項目落戶開發區。當天與南京開發區簽約的4大現代物流業項目,均由國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摘牌 互聯網企業進退股市趨理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621/69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