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購物的便捷性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網絡購物人群也日漸龐大,淘寶網是網購人士最經常光顧的網站,用戶無法看到實物,大多依據商品介紹和商鋪的信譽、評價來進行判定,職業差評師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被人們所知。惡意拍下商品向賣家勒索,如不就范就群起而攻之給賣家差評。近來,職業差評師威脅賣家,擾亂網購市場的報道屢見報端。職業差評師的出現不僅是對淘寶信用評價體系的一大考驗,也再次給網絡維權敲響了警鐘。
職業差評師惡意勒索
“我們是差評師,那28件商品都是我們買的,每件貨賠弟兄們15塊茶水錢,我們就申請退貨退款,否則就向淘寶網投訴你不發貨,給你差評。”這樣的對話對于淘寶賣家來說,肯定不陌生,商品惡意被拍而后被職業差評師勒索,淘寶賣家要么乖乖付款花錢消災,要么不肯就范寄出商品然后收到多個差評。
此前有媒體報道,淘寶某雙皇冠賣家遭遇了職業差評師的勒索,差評師在QQ上表示,如果賣家寄出商品,他們將給以差評,想要擺平這件事,賣家就必須給12個賬戶分別匯款50元;如果賣家不寄出商品,他們將向淘寶投訴賣家不發貨。這位賣家最終沒有妥協,正常寄出了商品,隨后收到了12個差評。
另一位淘寶賣家也遭遇到類似事件。在兒童節當天,這位賣家的店里出售的電阻、電容等元件成為了熱銷商品,在3分鐘內被拍下28件,好心情并未持續多久,賣家便發現了不對勁,這28件商品被6位不同的買家拍下,郵寄地址來自全國各地,更讓賣家心涼的是,買家留下的地址根本無法寄到。這6位買家的地址只寫了某市某區,甚至有買家將其地址寫為“天安門”,連買家姓名也并不真實。不久買家向其留下了Q號,讓其與這個Q號聯系,打開QQ,買家開門見山地表示他們是職業差評師,賣家只要向其支付費用,他們就申請退款,否則就向淘寶網投訴,甚至給賣家差評。
此類事件屢屢出現,職業差評師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有媒體報道稱,有些職業差評師甚至能月入萬元,這些差評師隱藏在網絡背后,依靠惡意拍物、勒索買家賺取錢財。長期以來淘寶網的信用評價體系廣受認可,不管是買家還是賣家非常信賴信用評價,但職業差評師的出現卻讓這個體系受到了空前質疑,惡意差評師為何能夠如此囂張,面對著賣家受到的威脅,為何淘寶網卻依然置之不理?
淘寶漏洞使惡意差評師橫行無阻
惡意差評師公然勒索賣家,為何賣家不向淘寶網投訴呢?這恐怕是很多人的疑問。況且,惡意差評師在QQ上公然留言要求賣家支付“茶水費”,敲詐勒索的證據如此明顯,為何還能讓那么多賣家不斷妥協呢?原因就在于,淘寶對于此類投訴,只接受旺旺的聊天記錄,不采納旺旺以往的證據,不管是QQ留言還是電話聊天等記錄,淘寶一律不采信,也不會幫助賣家刪除惡意差評的記錄。很多惡意差評師正是看準了這點,從不與賣家在旺旺上進行對話,一律采用QQ或電話等方式,讓賣家手持著證據卻無法解決問題。
對于賣家,淘寶網有嚴格的認證系統,但對于買家卻寬容的多。淘寶網要求賣家進行實名認證,并支付一定數額的保證金,而買家卻沒有這么多的要求,因此惡意差評師在被查獲后仍能夠不斷更換馬甲。事實上,淘寶網本身有一套自己的惡意差評的投訴處理流程,但是對于賣家而言,繁瑣的流程以及差評在當下給賣家造成的影響,使得賣家不愿意通過這個流程來處理問題。
雖然淘寶有種種漏洞讓惡意差評師鉆了空子,但此事件的真正根源卻在于,淘寶網的整個體系對評價結果過于依賴,買家在購物時非常信賴店鋪評價,哪怕評價只高出0.1也會使買家改變主意,因此賣家必須不遺余力維護并提高店鋪的信譽,而職業差評師、職業刪評師這些灰色職業者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應運而生。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利可圖就可能有不法分子的出現。
加大力度杜絕灰色蛀蟲
惡意差評師并非不受法律約束。根據相關司法解釋,以敲詐勒索為目的的惡意差評行為,次數達到3次,或者累計敲詐金額達到4000元是就是犯罪行為,公安司法機關可對這些犯罪分子進行刑事處罰。很多惡意差評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構成了犯罪,一些人總認為,這是網絡間的行為將不會被追究,或者多換幾個馬甲就能不被追查到,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警方在網絡犯罪方面處理經驗的日漸豐富,惡意差評師并不能逃過法律的嚴懲,賣家一旦遭遇惡意差評師的威脅,可以聯合起來共同報案,讓公安機關將這些不法分子繩之以法。
惡意差評師的出現表明淘寶網現行網購體制亟待完善。淘寶網的種種漏洞讓惡意差評師有恃無恐,過分依賴評價給惡意差評師制造了市場。現在的淘寶網,買家和賣家的信譽全都依賴于信用評價,這對于看不見實物的網絡購物是有實質性幫助的,然而惡意差評師的出現也同時提醒各類電商網站,目前的評價體系有待于完善,不僅如此,網站在加強賣家監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買家的管理,有專家建議對買家也采取實名制,以限制惡意差評師的出現。
有資料表明,惡意差評師盯上的對象多是大量發布低價包郵產品的賣家,或是產品描述不清、將不應產生評價的商品錯放類別的賣家。因此作為賣家也要從自身做起,做好防范工作,注意自身商品類別的擺放,在設置商品價格與是否包郵方面更要多加權衡,以避免利益損失。
推薦閱讀
“每天他們都在到處搜索可以下手的對象,還把目標稱為‘肉’,一旦找到就在群里開始張羅,而且分工合作,手段也越來越精了。每個訂單敲詐10元、20元。” 昨天,臥底職業差評師群的“淘淘”在網上向記者爆料,并揭開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職業差評師禍亂網購 肅清“蛀蟲”需下猛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628/7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