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購書,實體書店的凋敝已經逐漸演變成一場全國性的危機。有人曾經這樣深情而又無奈地評價實體書店的命運:“書是我們一生的情人,有更多的書店的燈光,一座城市就有更多的陽光。” 最近,中國作協副主席、作家張抗抗表示,網絡售書降低價格的惡性競爭是影響實體書店經營的重要因素。
無獨有偶,作家韓寒狀告百度文庫一案明天將開審。韓寒指責百度文庫存在大量侵犯其著作權的文檔,供付費用戶下載,要求法院判令百度關閉百度文庫,連續7天在百度首頁致歉,并賠償經濟損失。
實體書店節節敗退,網絡賣書,在線讀書卻來勢洶洶。其它國家和地區也會有同樣的情況出現嗎?
臺灣:實體書店尋求多元化發展路線
先來看我國的臺灣地區。臺灣資深媒體人陳鳳馨介紹,相比實體書店,當地網絡書店的價格一般會便宜兩成,雖然價格戰不是特別慘烈,不過,實體書店的確也在設法尋找出路。
陳鳳馨:網絡書店的價格它確實有一定的折扣,最大的折扣差不多是7.9折,折扣情況并不是特別的慘烈,所以就形成了實體書店跟網絡書店必須要走完全不一樣的方法。網絡書店它可能有一點的價格戰,但是對于實體書店來講,它就必須要經營成不純粹是一個書店,它必須要提供消費者除了一般逛書店之外,還有其他的體驗服務,它才能夠生存。
談到臺灣的實體書店,不得不提的就是誠品。作為一個文化地標,誠品書店如今依然傲視群雄。它能夠成功訣竅是什么呢?
陳鳳馨:大家可以在誠品書店里頭完完整整消磨一整個上午或者一整個下午的時間,這是在網絡書店里不太可能享受得到的。它除了有網絡書籍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賣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所以在誠品書店除了書店的一些裝飾方式能讓人們特別覺得有休閑享受的感受之外,通常它的書店會另外附帶一些比較具有設計感的產品。
澳大利亞:“兩條腿走路”策略讓書店獲得新生
目光離開亞洲。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透露,在當地,對實體書店步步緊逼的,不是網絡書店,而是數字圖書。不過,不管是作家,還是出版商都沒有悲觀或排斥的情緒。
胡方:對于作者來說,他的書是制作成電子版本還是紙質書籍,實際上對他沒有任何的影響。在嚴格的版權法律的保護之下,不管是電子書籍還是紙質書籍,出版商一樣會給予作者版權分成。比如澳大利亞近十年來最熱門的兩套書籍《暮光之城》和《哈利波特》,它們在澳大利亞都有電子版和紙質版兩個版本一同銷售,作者并沒有因為電子書籍的出現而減少了任何的收入,反而因為電子書籍易于攜帶性而增加了許多原本已經漸漸失去閱讀小說習慣的新的讀者,自然作者是會樂于見到這樣的局面的。
而從書店的角度來看,澳洲的書店也沒有坐以待斃,兩條腿走路策略讓他們獲得了新生。
胡方:打開澳洲非常著名的書店網站,它的首頁最顯要位置并不是新書推薦,而是各種例如iPad、三星平板電腦和電子書記閱讀器等的價格信息和購買鏈接,因為這一家傳統的紙質書店已經意識到電子閱讀必將成為大勢所趨。而其線下的書店,同樣也在進行著一些細微的改革,比如在快速消費的小說類書籍上,書店比較傾向于售賣超輕質和小尺寸的版本,所以非常適合隨身攜帶閱讀,也給這樣的傳統書店一些新的銷售亮點。
在美國,實體書店的日子也不好過。美國第二大連鎖書店Borders在去年申請破產保護,放棄了苦苦的掙扎。美國最大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則及時推出了自有品牌閱讀器NOOK,也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閱讀器之一。在書店里,顧客既可以買紙質圖書,又可以買到閱讀終端后直接在書店購買電子書。
英國:網絡購書折扣比實體店更優惠
最后來到歐洲。在英國,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又是怎樣的生存狀態呢?
《全球華語廣播網》英國觀察員侯穎:根據調查,大約有一半的英國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圖書,這是因為,在英國買書相當貴,以至于有的中國學生初到英國時會調侃說,書在英國也屬于奢侈品。一般的書至少要十幾鎊或者幾十鎊,折合人民幣上百甚至幾百元。大部分人選擇在網上買書其主要原因就是網上要比實體書店價格便宜,就目前使用人數比較多的網絡購書平臺亞馬遜來講,暢銷書之一的《喬布斯傳》在英國標價是25英鎊,約合人民幣250元,而通過網站購買就可以用15英鎊(約150元)的價格買到。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英國的實體書店仍然擁有生存空間?
侯穎:但是網絡購書需要郵費,特別如果你需要盡快收到的話,會根據送貨速度付出幾鎊錢不等的郵費。當然網絡購書也會有弊端,那就是你無法詳細了解書的內容,而對于需要詳細了解圖書內容的人來講,實體書店當然是不錯的選擇。
楊恒均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談到在國外買書的經歷,他認為,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相輔相成,各自都有一片天空。
楊恒均:例如我買幾本書,這個書可能打8.5折,好像比書店便宜那么一點點,可是它的快遞費比較貴,像三本書有時候快遞要10美金,那就相當于半本書了。另外,上網的人畢竟是另外一個群體,年紀比較大的人群,他們還是喜歡到書店買書。對于作家來說,這兩種方式其實差別也不是很大的,作家的書從網絡賣出去或者從實體書店賣出去,他得到的版稅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京東商城2011年的銷售額仍然是外界喜歡猜測的題目,懸殊的數字(200億元或300億元)表明人們對這家公司的了解存在巨大差異。 2008年,京東宣布的銷售額是13億元。2010年突破100億元后,京東創始人劉強東開始享受被猜來>>>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709/74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