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改革創新,司法網拍不能陷入利益之爭的圈套,困于合法性質疑而躊躇不前。
近日,兩項特殊的拍賣在淘寶網新開設的“司法拍賣”平臺上成交。因為拍賣標的——兩輛二手汽車,是來自浙江寧波北侖區、鄞州區法院的涉訴車輛,使得此次拍賣備受關注。
以“電子競價”取代“擊槌成交”,浙江法院探索的司法網拍,以更加透明的拍賣信息、更加廣泛的公眾參與、更加充分的競價方式,旨在實現當事人利益的最大化。這是一項壓縮腐敗空間、提高執行效率的創新舉措,卻遭到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炮轟”,并引發合法性爭議。
中拍協的態度值得玩味,其認為拍賣違法的重要根據是“淘寶沒有拍賣資質”。這似乎從根本上否定了司法網拍,但稍加分析不難察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實乃司法網拍動了拍賣行業的“奶酪”。根據中拍協公開的數據,去年法院委托拍賣業務占整個拍賣行業比重的13.2%,估算整體成交額約826億元,即拍賣業去年通過司法拍賣賺取了超過80億元的傭金。如果司法網拍成為趨勢,勢必減損拍賣業的“蛋糕”。
出于利益之爭,中拍協與淘寶在司法網拍合法性上激烈交鋒,情有可原。從表面看,是對拍賣法規權威的維護及對拍賣市場秩序的關切,實質上恐怕還是擔心對方搶了自己的飯碗。由此,司法機關需要辨明這種利益之爭的真相,不能讓其成為司法改革創新的障礙,更不能因此干擾了司法拍賣制度變革的正義取向。
由于拍賣處于權利兌現、交割的關鍵環節,各方利益競相追逐,容易滋生低估賤賣、縮水貶值、暗箱操作等潛規則。在法院近年來查處的違法違紀案件中,近70%集中在民事執行領域,而其中約70%又發生在司法拍賣環節。如何增強司法拍賣的公開性、透明度,強化社會監督,確保競價公平、交易公正,已成為司法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在這種背景下,司法拍賣引入第三方交易平臺、實行電子競拍、互聯網交易等方式,改變了傳統拍賣的封閉化格局,增強了涉訴資產交易的公正性,符合人民對司法公正的訴求。
當然,司法網拍在拍賣主體資格和拍賣程序上可能還存在瑕疵,相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有關合法性質疑的意見值得高度關注。只是需要警惕,作為改革創新,司法網拍不能陷入利益之爭的圈套,困于合法性質疑而躊躇不前。在堅定改革取向后,需要修改或制定相關立法依據和程序標準,建立健全有效的監督機制,將同樣存在失范危險的網拍行為納入規范化軌道,由此才能確保司法公正的具體落實。
推薦閱讀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 7月14日,在今日由創業家主辦的黑馬大賽上,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提醒投資人,敬請善待創業者。 劉強東在現場對創業者融資黑幕進行揭露。他表示,一些創業者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騙”,拿到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司法網拍莫陷入利益之爭的圈套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714/75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