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阿慧)昨日,蘇寧易購并購亟需資金支持的母嬰電商紅孩子、定位中高端的男裝品牌瑪薩瑪索的消息不脛而走;瑪薩瑪索高層否認遭蘇寧洽購,但仍在尋求融資;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其微博中公布京東上半年的業績報告,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20%,但凈利潤為負…
有業內人士稱,電商的運營與發展離不開兩個字:資金。
而與資金密切相關的,是電商的盈利模式。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過度的廣告推廣費用、極度擴張之后帶來的高庫存以及為爭奪市場份額而開展的白熱化的價格戰、風投資本的無情撤退…凡此種種,無疑加劇了電商的資金壓力,影響了企業的周轉速度,滯后了產品的新陳代謝。這些無關電商盈利的行為,阻礙了電商的盈利。
電商的盈利問題成為經歷過電商資本寒冬的電商企業的傷痛。業內分析人士還指出,電商要談盈利,還要從電子商務模式說起。
從B2C成立方式來看,目前的B2C電子商務模式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線下著名品牌入駐商城或網上平臺型。這類的B2C電商不必擔心網站的生命線,即訪問量和瀏覽量,其多年線下運營造就的“知名品牌”能夠順利幫助其獲取用戶,甚至截流消費者市場。第二類是垂直類電子商務模式,發展較成熟的如凡客誠品、瑪薩瑪索等,當然也有市場后入者免燙襯衫專家“海e家”等。這類型的電子商務模式借助廣告投放及品牌曝光打造品牌,網絡運營成本高,市場爭奪戰不斷,競爭異常激烈。第三類是傳統企業“觸電”型。線上直營是其主要運作模式,完整的生產、研發、工藝、質量監督和控制以及最優的供應鏈管理是其基本優勢,且線下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然而不幸的是,合理有效的品牌推廣卻成為此類電商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
對于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海一家新聞發言人強慧曾表示,“歸根結底,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分為兩種,一種虧損燒錢的,一種是盈利賺錢的。”目前的電商都處于第一種電商模式的泥潭中,目光停留在流量、銷量、會員數、訂單量、轉化率等字眼上,忽視了企業是為盈利而存在的組織。海e家新聞發言人強慧還認為,電商企業追尋盈利模式是當務之急,不賺錢的電商都不是正當企業。
電商由虧損到盈利的轉變,意味著電商模式的轉變。電商欲改變電商模式,則需做好品牌。從控制成本角度講,企業則需優化供應鏈管理,使企業成本降到最低;從管理角度講,要科學管理,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要有以年為單位思考的覺悟,積累和沉淀品牌,建立長久的、持續的、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這樣經過日復一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的企業,才是各類企業追求的目標。
推薦閱讀
(速途網專欄 作者:沙水)今天微博上最火的消息是什么?當然是“番茄門”or“西紅柿事件”。 起因是京東商城CEO劉強東與其女下屬小家電采銷總監莊佳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布了自家種陽臺上的西紅柿相片,由于兩張照片中的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追尋可盈利的電商發展模式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b2b/20120717/76335.html